中國藝術品拍賣15年:為何拍賣搶了畫廊的先
中國藝術品拍賣15年:為何拍賣搶了畫廊的先
中國藝術品拍賣15年:為何拍賣搶了畫廊的先
采訪嘉賓:
●趙力:中央美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主任●向勇: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徐建融: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小明:浙江畫院藝術事務所總經理●汪驥:浙江佳寶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善達:浙江省收藏協會秘書長●曹玉林:美術評論家●王南溟:職業藝術家、批評家兼獨立策展人
他們的收藏大多是隨著藝術家的成長而不斷跟進,跟蹤藝術家的成長,藏品很少輕易轉手,收藏周期很長,頂級藏家大多15年左右轉一次。而在我國,一件好的藝術品往往輾轉于各大拍賣公司,一年在各個拍賣市場上出現多次。
御制琺瑯彩庭園人物圖題詩燈籠尊
■ 法律法規,還有待健全
199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正式實施。在市場相對成熟的時候,10年前出臺的《拍賣法》顯得有些滯后,有很多方面與現在市場的發展不相吻合。記者在采訪中,很多嘉賓都談到了這一看法。“有少數人通過買賣字畫洗錢、行賄,這也是拍賣發展中的衍生物。在法律中還有很多空白,《拍賣法》還不夠健全,對假拍、贗品也沒有明確的處罰規定,關鍵是拍賣在我國雖有15年的發展歷史,但仍然算是一個新生事物,與我國整個大的環境體制相比,占的份額很小,還未被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也是拍賣市場發展過程中轉型期的特有情況,屬于被大家遺忘的一個角落。有待有法可依。”曹玉林說。
向勇同樣看到了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監管力度還不夠,很多拍賣企業的操作還有待規范。比如藝術品稅收問題的處理還不夠透明。他談到,政府除了監管以外,還應作好服務工作,扶持藝術品市場走向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趙力則認為,“目前從藝術市場的特性來說,還是一個自由性的領域,根據供求關系形成市場。國家有關部門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提高文物保護方式等來規范市場。但現在國家還是要多看,而不是多插手。就藝術品這一特殊的商品市場來說,國家管制次要,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在買家受到傷害的同時,作為賣方的拍賣公司也有喊冤的時候,多在拍賣的最后一個付款環節上。一些買家在競拍成功后認為買貴了,就拒絕付款;還有一些買家成交后發現市場前景不好而反悔。但對于賣家而言,拍品已經落槌,他們有權利在《拍賣法》規定的時間內收回全款。在這一環節上,拍賣公司的角色很尷尬。隨著市場的發展,在實際操作中,《拍賣法》還有很多細節需要不斷完善。
■ 拍賣搶了畫廊的先
眾所周知,在藝術品市場中,畫廊是一級市場,拍賣是二級市場。但在我國的實際發展中,兩者的主次位置卻顛倒了。“一級市場——畫廊在中國始終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所以一說到藝術市場,公眾的眼里只有拍賣行,而沒有畫廊、藝術中心、美術館、基金會。藝術本身應該有一個流程,但現在國內的藝術市場完全失衡了。如果國內有一家很好的、穩定的畫廊,拍賣的價格多少要受到畫廊價格的制約,而美術館、基金會發展成熟的話,拍賣作品的藝術價值也會更清晰。”王南溟談到。他認為目前國內的狀況是拍賣行單方面發展,畫廊等其他牽制力量都非常落后,形成了一種“只有老鼠沒有貓”的局面。
曹玉林認為,藝術品拍賣涉及到藝術品的價值,而藝術品的價值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彈性很大。這種彈性包括藝術品的真偽和藝術質量的高下,而又因為衡量藝術品的標準是二元的,即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二者既是相互印證的,又是相互制約的。而這樣一來,要確定一件藝術品的價值就比較困難,就需要有一個參照坐標。而拍賣因其信息的公開性和覆蓋面廣,往往能夠起到樹立一個價格參照坐標的作用,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這種價格參照坐標說白了也就是廣告。曹玉林認為藝術品拍賣的火爆與它的廣告效應有著密切的關系。實際上真正在拍賣市場上成交的并不多,畫家們之所以熱衷于拍賣,其目的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廣告效應,或者說是為了制造一個價格參照坐標,誤導消費者。
曹玉林對記者談到,畫家賣畫雖帶有商品的屬性,但與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需要店面。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很多畫廊難以生存。畫家賣畫大多采取在家中賣畫的形式。在家中賣畫,對買家來說可以保真,對于畫家來說可以避稅,何樂而不為?另外,畫家對于畫廊賣畫要拿走他的很大一部分收益也不能接受。而這些無疑擠壓了畫廊的生存空間,致使畫廊的經紀人角色得不到發揮,畫廊與拍賣公司之間的關系無法理順。
汪驥同樣也認為我國目前畫家和經紀人間的關系不夠成熟。在國外,畫家自己是不賣畫的,全部委托經紀人賣畫。而在我國,有很多畫家是自己賣畫,即使賣給畫廊,價格也會跟賣給藏家的價格一樣,這樣就不便于畫廊推廣工作的開展。中國的畫家還不適應代理人制度。此外,畫廊的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它的滯后發展:諸如畫種混做、畫家大小統吃、沒有代表性畫家、沒有經營特色等問題的存在。“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畫廊很少,大多是畫店。”
此外,針對目前我國藝術品拍賣公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趙力發表了他的看法:現在拍賣公司數量多,發展快,就會形成良莠不齊。有的公司比較短視,不是為了追求百年老店,創造品牌,而是一味追求利潤,這樣發展下去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會跨掉。其二拍賣公司追求效益,追求規模化。拍賣公司的收益主要是傭金收益,主要有兩個指數,一個是成交額,另一個傭金比例。拍賣公司普遍認為傭金比例是硬性的,所以就提高成交額,也就是加大成交的量,盲目地擴大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劣作、偽作,以及贗品。第三公司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公司都在強調特殊性,會出現隨意回避規章制度,達不到現代化的公司管理。現在國內的拍賣公司與國際上的差距很大,很多是服務管理水平的差距。另外,還存在缺乏國際化的視野、經營內容的拓展不夠,內容太雷同,經營的方式也太雷同等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