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腰褐彩瓷枕品出涼意
束腰褐彩瓷枕品出涼意
束腰褐彩瓷枕品出涼意
瓷枕,早在隋代即已出現,唐宋時代更為廣泛流傳。由于它清涼、去熱,是夏令人們喜愛的寢具。這里提供鑒賞的是1973年馬鞍山市當涂縣宋墓出土的吉州窯褐彩瓷枕,器形修長秀美,紋飾古樸典雅。胎呈米黃色,褐彩施白釉,屬南宋江西吉州窯產品的精粹之作。
吉州窯是江南一處綜合性民營窯,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由隋至宋,吉安屬吉州,故名吉州窯。它創燒于唐,發展于五代、北宋,興盛于南宋,元中期趨于衰落。吉州窯紋飾豐富多彩,富于濃厚的地方風格與民族藝術特色。
該枕為長方形,長束腰,中部微凹,兩端略為高起,修長端莊,便于使用,是一件生活實用寢具。枕高9.6厘米,長22.8厘米,寬12厘米。六面都繪有紋飾,紋飾裝飾對稱,都是白地褐色彩繪。上下兩面為水波紋,前后兩面為卷草紋,兩端面繪菊花紋。一端有小圓洞通氣孔,氣孔位于花蕊處,安置巧妙。流動的水,給人以清涼之感,盛開的秋菊,又暗示著夏天已過,頗具匠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卷草紋圖案之美。線條渾圓有力,奔放自如;莖葉纏綿簡練,環繞連續。卷草紋構圖從小到大連成一片,布局得體,疏密有致,運筆流暢,恰到好處,給人以和諧、柔和的美感。整個瓷枕既從實用出發,又兼顧以審美的要求,這便是該瓷枕卷草紋裝飾藝術的成功之處。
卷草紋,唐代已很流行,在宋瓷裝飾中廣泛使用。尤其是河北磁州窯卷草紋裝飾更為精彩,莖干長短適度,粗細疏密有致,線條渾圓有力,自然瀟灑美觀。吉州窯集中了南北各窯之大成,產品別具一格。北宋末年,天下戰亂,北方地區一些瓷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如河北省磁州窯部分工匠南遷到安徽、江西和浙江等地繼續燒制瓷器,因而吉州窯也燒制了具有磁州窯風格的裝飾品種,如這件瓷枕上卷草紋裝飾,便是屬于磁州窯傳統卷草紋風格。
吉州窯的彩繪有磁州窯的風格,但還有它自己的鮮明特點。例如磁州窯彩繪是釉上彩,呈色較深。而吉州窯彩繪卻是典型的釉下彩,趨于紅艷,因而顯得更加絢麗??墒牵襁@樣修長規整、紋飾優美的釉下彩瓷枕,卻是吉州窯中不多見的。據了解,當涂宋墓中除出土這件瓷枕,還同時出土一些制作精細的金首飾。說明墓主人是個女的,而且也不是一般的平民。這也從另一角度反映了這件瓷枕的珍貴之處——屬國家一級乙等文物?,F藏馬鞍山市博物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