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雙耳彩陶罐
馬家窯雙耳彩陶罐
馬家窯雙耳彩陶罐
四川大學陳德富教授在《古陶瓷收藏與鑒賞》中說:“馬家窯文化,是由于1924年首次在甘肅省臨氵兆縣發現馬家窯遺址而得名。馬家窯文化的陶器,以紅陶為主,彩陶也豐富。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和青海東北部。距今約4000年至5300年,是仰韶文化的一個地方類型,又叫甘肅仰韶文化。主要器型有:圓腹甕、雙耳罐、平底盆、平底碗、雙耳甕、深腹瓶等。紋飾多樣、色彩絢麗,從而馳名中外。”
圖示馬家窯文化雙耳彩陶罐,高9.8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6厘米。胎薄體輕,質地疏松,夾砂泛紅。廣口直頸,溜肩飾條狀雙耳。鼓腹近底內斂漸收,平底周邊不規整。頸內口沿上描黑斜線,中間飾條赭彩,下繪墨網紋。頸外通飾黑色編織紋,肩繪赭條彩帶,腹施墨彩留小菱形空白,露胎處加點黑斑紋,巧妙利用4個小菱形,再連續組合構成大菱形。
馬家窯文化彩陶,紋飾簡約明快,線條粗獷奔放,看上去渾然天成古樸質樸。富有強烈流動美感,充滿原始生命的活力。正如陳德富教授所評述:“請讀者特別注意,新石器時代陶器,尤其是彩陶,有大量科學價值、藝術價值,都是很高的精品,是我國古陶瓷的瑰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