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水墨“洗”你眼球
另類水墨“洗”你眼球
另類水墨“洗”你眼球
第三屆成都雙年展昨晚開展
昨晚,“重新啟動”2007第三屆成都雙年展正式拉開大幕,此次成都雙年展有近600幅來自海內外的“新國畫”作品與觀眾見面,展覽展線長達2000米。“新國畫”以一種全新姿態“大洗”觀眾眼球,不少觀眾感慨:“原來水墨還能這樣畫!”
攝影、裝置“代言”水墨
在大理石上潑可樂也是“新國畫”藝術?在行為藝術《水墨》中,藝術家就以其獨特創意,讓觀眾“全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步入大廳,用影像裝置等特效演繹的水墨作品更讓人叫絕。觀眾都能看到以水墨為載體的當代藝術作品。策展人之一沈揆一告訴記者,本屆雙年展主題展,參展作品突破了以媒材和表現形式分類的傳統展覽模式,策展團隊更關注作品對傳統中國水墨語言的運用,而不僅僅拘泥于在平面上潑墨作畫。
五名本土藝術家入圍
昨日記者了解到,本屆成都雙年展主題展有61名藝術家的近300幅作品被分別納入人與精神、社會、自然三大板塊。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成都雙年展的參展藝術家中有包括李華生、唐允明、劉思、李金遠等5位來自四川的藝術家,此外還有11位來自美國的藝術家,日本和韓國的藝術家各一名。除了內地藝術家外,還有4名來自香港和6名來自臺灣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參展。
外國人畫水墨詮釋中國傳統藝術
此次成都雙年展是一次國際性盛會,除了國際性策展團隊,國外藝術家參展是一大看點,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的藝術家的作品紛紛亮相。無論攝影作品《山重集》還是抽象潑墨作品,外國藝術家們以獨特的方式詮釋著自己心中的中國傳統藝術。此次雙年展藝術總監馮斌告訴記者,吸引外國藝術家參展,目的是希望中國的水墨藝術能從不同角度得到延伸,“水墨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藝術,而在外國藝術家的思維中又是怎樣的,這些可以給我們提供多維認識。”
記者在美國藝術家米歇爾《山重集》系列作品中看到,該作品以傳統冊頁方式,在宣紙上展現了一部攝影長卷。米歇爾說:“中國傳統山水畫沒有透視法,我將攝影圖片剪輯,并放大其中某一部分做出水墨立體感,能達到透視立體美,而長卷可以給人一種坐在家就可以游歷山水的感覺。”觀眾彭小姐說,外國藝術家的水墨作品活靈活現,不只是安靜地躺在宣紙上。
海內外畫商、藏家集體淘寶
昨日與觀眾見面的不少展品價值數十萬元乃至數百萬元。據介紹,為保證作品安全,此次雙年展組委會特別與安保人員簽訂了責任書,要求安保人員24小時守護,閉館后,任何人沒有得到組委會許可都不能接近展廳。
能夠與這些“新國畫”精品親密接觸,激動的不僅是市民,來自海內外的畫廊、拍賣行、收藏家更是踴躍。據介紹,蘇士比、瀚海等知名拍賣公司以及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紛紛提前入駐雙年展,不少畫廊代表看過參展作品照片后就初步決定與20多位畫家簽約,代理他們的作品。來自香港一畫廊的負責人欣喜地告訴記者,這些作品讓他們太激動了,本屆雙年展的水平比往屆更高。“我們要把這些作品推廣到國外,讓外國人知道我們中國畫不僅有竹子、山水,更有概念性的當代作品。”藝術總監馮斌告訴記者,現在一提當代藝術,人們更多地想到油畫、影像、裝置等,實際上水墨藝術也需要當代化,所以這次成都雙年展以水墨名義開展,并將在以后的成都雙年展中堅持水墨主題,使成都雙年展成為當代水墨作品的盛會。
專家領航
欣賞“新國畫”別問像不像
對一般人來說,欣賞一幅繪畫的標準常常是能否“看懂”,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么?畫得像不像?這對于具有當代性的“新國畫”顯然不適用。
怎樣欣賞“新國畫”?昨日記者專程請專家支招,專家指出,從藝術角度而言,一件繪畫作品的優劣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作品主題或作品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思想、情緒能否緊緊抓住觀賞者的心,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并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我們要繼承傳統,也要理解和接納創新,不能總停留在古人的山水之中。”
作品解讀
《蝴蝶之后》(解讀人:李淮)
我旅居美國20多年,此次將自己的水墨裝置藝術《蝴蝶之后》帶到雙年展現場。作品從外國人的視覺解析中國傳統文化。遠觀作品,畫面是3只抽象的黑色蝴蝶,而蝴蝶下面還有一小堆白色沙礫,上面全是墨汁。走近一看,水墨畫面上是以毛筆書寫的百家姓,我想向觀眾傳達一種民族和歷史的象征,讓中國觀眾找到共鳴。
《丟失》(解讀人:王蓬)
整個作品主體是一幅水墨畫,畫面上是一個航拍圖案,被無數黑色圓圈覆蓋。水墨畫的下方,一個陶瓷盆里堆滿了點亮的手電筒。作品傳達一種對失落的情感、信念的找尋,喚起每個都市人心底的情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