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底風情誘人迷
腕底風情誘人迷
腕底風情誘人迷
時間:2007-09-14 00:00:00 來源:
名家
>腕底風情誘人迷
---弘石畫·話
文/唐書安
近來,我想逃離城市,因為在龐大而冷懼的都市里只看到茫茫人流跟隨亙古不變的“名、利、欲”轉盤麻木轉動,沒有真實、沒有溫暖、沒有道義,只有真實的虛偽和假象。我不是唯意識論者,也好名好利好欲,但只想通過真實努力和真情去獲得詩意快樂。古人能做到“英雄不問出處”,古之達者能兼濟天下,古之賣油郎能憑一己真情獨占花魁。而今呢?“英雄”要問出處,“達者”兼毀天下,賣油郎休想花魁。這是個虛偽的時代,我想逃禪,但真正的禪在何處?
所幸,作為華夏子民,我們還能籍文房四寶慰籍心靈。真的很感激先賢的才智,居然能籍一管柔毫、一張蟬翼般的宣紙、一錠墨、一盆清水然后幻化萬千世界,使得逃禪的雅士能在這尺幅之內洞見內心真實。
其實,在這方寸間表露真實心跡很難,因為在這方寸之地,由于腦袋決定屁股的原理,很多人依然虛偽。所以南朝劉彥和(勰)早就有“為文造情”、“為情造文”之辨。其曰: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其解釋說:“因情而造文”乃是志思蓄憤而吟詠情性;“為文而造情”則是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馳夸飾,鬻聲釣世。這理論套用到繪畫創作中說:真性情的人,是因為有真感情才畫畫,反之,那些所謂的專業畫家,只不過是為了鬻聲釣世,沽取名利才畫畫。簡單用白話講:畫畫應該是為了尋求心靈的快樂而畫,觀者也因為看了這些畫而快樂。當然先賢曾言:繪事者,成教化、助人倫,這或許是畫者能夠做到兼濟天下的手段,但一個畫者如果僅僅淪為“成教化、助人倫”的一種機器,而且不知道 “成何種教化”、“助何樣人倫”?豈不助紂為虐,所以我還是相信清代王昱在《東莊論畫》里講的:學畫所以養性情,且可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作為一個畫者,書者,能量其實很小,萬不可輕信什么微言大義,只要在紙上園地自得其樂,有幸得觀者復能抵掌頷首,純然足以。
弘石兄,日照男人。其能畫、能寫、能彈、能唱,能飲,能玩,典型的雅皮。與其聚首無有俗心,就如今歲初夏我們幾個朋友在北大未名湖邊一小酒館飲酒清談,見有幾個標致的域外佳人,遂檢鄰座吃酒,吃到興處,弘石兄閃亮登場,直夸鄰座域外佳人氣質逼人云云,幾句美譽,居然博得佳人歡欣,紛紛與之合影,惹我等兄弟眼饞,而老兄愈見精神爽落,居然將所持四幅美人佳作分贈域外佳人,直把那些美人高興的直呼“汩得、汩得”(good)。就這情景,我做不來,一來害羞,二來沒那勇氣,俗話說:有那賊心沒那賊膽。事實上,這并不表明我不想,我其實很想左右樓著域外佳人滿臉堆笑,但最終那該死的面子讓我甘當旁觀者,我只在弘石兄快樂的笑容里罵自己熊。
這就是弘石,一個真實的漢子,他敢想敢為,敢愛敢恨,他一會畫佳人相戲,一會畫高士游春,一會繪花鳥傳情,全不在乎什么理法成見,只要快樂,古典技法,現代圖式全為我所用,畫累了就和三五友人把酒臨風,暢談風月,喝高了就在他那近海摟頭彈琴奏歌,高調吟詠,胡涂亂抹,唱累了,紙沒了,就品茗敲鍵,獨訴心曲。弘石快樂,也孤獨,他在紙上云煙里享受快樂,也排遣愁苦,恍若江南煙雨,迷離朦朧,人處其中,一種凄然之美縈繞心頭,久久不散。不由憶起清人董棨所說:腕底風情,陶然自得。讀罷此語,再觀弘石墨痕,內心了然。
2007.8.10于北大未名湖畔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