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茵膠彩捕捉香港夜色
何嘉茵膠彩捕捉香港夜色
何嘉茵膠彩捕捉香港夜色
時間:2007-09-13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名家
>何嘉茵膠彩捕捉香港夜色
 |
璨的燈光,繁忙的交通,每個大城市都有類似的特點,然而,在何嘉茵的眼中,香港的夜景就是不一般,她要用豪情的筆觸、亮麗的色彩、年輕的心境去透徹地展現。
這次在Umag畫廊展出的以城市為主題的系列作品,是何嘉茵于中文大學藝術系的畢業之作,「在這個我生長的地方,夜景是最熟悉的景致,希望盡量用藝術的手法去展現我最接近的生活題材,讓觀者一看便知道這個城市的象征,一看便知是香港。」健談的何嘉茵話匣子一打開便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她的作品。
平日行街拍下景象
何嘉茵這一系列的作品,以膠彩展現香港的華燈之夜,為了捕捉閃爍流動的燈光,她不選擇寫生,而是用最直接的攝影,何嘉茵認真地說:「平日我愛行街,攝下有興趣的景象,創作時我便用這方法,加上想象,有時也會用計算機先整理好圖象,調整過了色彩,才正式去畫。我在賽馬會體藝中學接受訓練七年,過程中也學習過設計,這也是我喜愛的科目,因此我的創作中亦帶有圖片設計的概念,不是純粹的繪畫,可能是比較理性的創作罷。」
其中一幅是以高角度俯瞰的視野,描繪過海底隧道口,車輛排隊陸續駛過的情況,驟眼一看,可能有點抽象意味,但走遠再看,又覺得很具象。何嘉茵說,她畫這幅畫時,也是畫了部分后,一會兒跑遠些看,一會兒走近細看,才能拿捏不同距離的不同效果。何嘉茵補充說,她不會選某一張相作為參考,而是參考不同相片加加減減,如本來隧道口的道路并沒有那么多線路,她就加多兩條,讓它看來更開闊。另外部分作品則是由中大新亞書院的高山上,遠望吐露港公路,在晚上車輛駛過的燈影。
不具體添想象空間
如何展現燈光的耀目?何嘉茵當然思考過,她用黑、藍色背景,再以鮮亮的黃紅色系展現燈光,形成強烈對比,她非常喜歡黃、紅這些看起來很開心、熱情的色澤。外表斯文溫柔的何嘉茵,卻自言個性不夠細心,但又不承認這是一種缺點,她解釋說:「性格不細心、帶點粗豪,并非缺點,展現在創作上,我畫不是那種細致纖幼。以前畫過鉛筆畫,精細薄涂那種,但始終發覺不想對著一張畫畫很多個月,那是很辛苦的事,不喜歡『就住就住』,因此畫畫也不起稿。這種不具體給我的感覺是可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何嘉茵開心地與記者分享道,她的畢業作品獲得老師們的稱贊,但在她心目中,很想有人用真金白銀去購買自己的畫,這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祝愿她在最短的時間內出售第一幅畫!
現已于中大藝術系畢業的何嘉茵,新的學年仍會繼續校園生活,她將升讀該校傳理系的廣告碩士課程。她告訴記者,希望藉著自己在藝術上的基礎,于這方面有好的發展,「文化藝術很難全職去做,我視畫畫是享受多于要搵錢,只想有足夠能力維持生活,不要靠藝術去賺錢。」
既想有人買她的畫,又要通過其它途徑維生,相信,這是身處在香港而又愛好藝術之人的矛盾心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