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香到戈雅 西班牙藝術發展一面鏡子
從提香到戈雅 西班牙藝術發展一面鏡子
從提香到戈雅 西班牙藝術發展一面鏡子
時間:2007-09-13 00:00:00 來源:《東方早報》
資訊
>從提香到戈雅 西班牙藝術發展一面鏡子
 |
2007年度上海重量級的藝術大展———籌備兩年之久的“從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館藝術珍品展”今晚將在上海博物館舉行開幕式,這也是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首次來中國赴展,兩個月前,西班牙國王和王后親臨中國美術館參觀16至18世紀歐洲繪畫大師的杰作。策展人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18世紀繪畫部主任胡安·J.魯納一行這些天在上海博物館的配合下終于順利完成了在上海的布展工作。昨天,胡安·J.魯納特別在上海博物館進行了一次講座,講述普拉多博物館的沿革并增開小范圍夜場,親自講解畫作。
魯納昨晚說,其實不只是畫作,普拉多博物館本身也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1972年在一次倫敦新古典藝術展上博物館的模型就是一件特殊展品。在其展館外立面上有著委拉斯開茲的浮雕作品。而在博物館的廣場上,則立有大師委拉斯開茲與戈雅的雕像。而戈雅雕像的座基上則是他創作的著名的《裸體的瑪哈》形象,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博物館的強項所在。“它是西班牙藝術發展的一面鏡子。同時,畢加索著名的《格爾尼卡》也是讓博物館值得驕傲的作品。”他說。1787年,西班牙建筑師維亞諾瓦奉國王卡洛斯三世之命,按照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自然科學博物館。1808年法西戰爭期間,還在建設中的博物館不幸被法國軍隊占領變成了軍火儲備庫,盡管命運多舛,但絲毫沒有改變普拉多立志成為國際級博物館的目標。1819年正式開館時稱為“皇家博物館”,直至1868年9月革命才改名為現在的名字。
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為了對展品進行特別保護,免受戰火侵襲,博物館內的藝術品被輾轉送到各地,最終聯合國將世界的珍寶安排在日內瓦的安全處所。
普拉多博物館不僅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博物館,也是公認的世界級重要博物館。除了收藏西班牙著名畫家埃爾格雷戈、委拉斯開茲、戈雅等人的作品之外,還珍藏了歐洲其他繪畫大師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魯本斯等人的名作,以及雕刻、素描、家具、錢幣、徽章、從壁毯到彩色鑲嵌玻璃窗的各種裝飾藝術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扇窗口。提到普拉多,西班牙人會說:“想要充分了解提香、波提切利、魯本斯,就必須到西班牙來;想要給予西班牙繪畫正確的評價,只須留在普拉多。”事實上,博物館的藏品也有其不足,由于荷蘭黃金時期正是西班牙內戰時期,所以普拉多只收藏有一幅倫勃郎的荷蘭畫派的作品,同樣,他們也沒有能收藏到法國新古典主義和印象派繪畫作品,除去這些缺憾普拉多博物館幾乎藏有12世紀到19世紀末歐洲繪畫大師的一系列重要作品。
1970年代以后,博物館也面臨著工業污染的威脅,1975年開始的修繕工程直至1999年才完成,讓博物館值得驕傲的是,盡管在歷史上有過無數次的修繕工程,但博物館的開放卻始終未受影響。
策展人表示,由于各方面條件所限,此次展覽只是全博物館8000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也能窺此一斑而知全貌。他希望普拉多藏品以后能有更多機會來到中國。
據悉,此次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參展繪畫在內容上涵蓋了歷史、宗教、神話、寓言、生活和自然靜物,均出自歐洲最著名的繪畫大師。從年代上看,包括從16世紀威尼斯畫派巔峰代表人物提香到18至19世紀西班牙繪畫傳統巔峰的代表畫家戈雅的作品。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