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帆布也是水墨畫
這張帆布也是水墨畫
這張帆布也是水墨畫
成都第三屆雙年展昨日對媒體開放眾多顛覆性水墨畫作品讓觀者目瞪口呆
中國水墨畫擅長用轉折頓挫、濃淡干濕等技法,表現出物體的輪廓、體積、虛實明暗等。但在明(13)日晚開幕的第三屆成都雙年展上,這些傳統技法將被徹底顛覆。當記者昨日走進雙年展的展廳時,正在布展的不少作品都讓記者錯愕。是漫畫?是裝置藝術?是嘩眾取寵的“巨幅海報”?還是故弄玄虛的“帆布一張”?
本次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沈揆一告訴記者,這次展覽的標題是“重新啟動”,主題是中國水墨,其實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水墨畫如今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
看不懂的“帆布”
走進會展中心1號展廳,記者就被各種“變形”的水墨畫作所吸引,這些水墨畫不管從材料、顏料上來看都和傳統的水墨畫基本一樣,但就是內容稀奇古怪,這張以為是油畫,那張以為是放大的照片。剛走兩步,記者眼前突然出現了長達8米的一組米黃色帆布“紙板”,記者忙詢問身旁的美國策展人林似竹,這個位置的展區什么時候掛作品。“啊?這就是作品!”林似竹用蹩腳的中文回答記者,并且還一臉得意。聽她這樣一說,現場10多個記者都圍了過來。“這就是作品?”“看上去什么也沒有?”記者個個面面相覷。
林似竹看看作品,又看看大家,緩緩說道:“這個作品是用水和一種油在帆布上完成,是這個作者3年前的作品,在很多地方都展出過了。大家一定要靜下心來,走近點慢慢看。”記者邊聽她解釋,邊靠近這幅作品,從各個角度來欣賞,但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其中的“內容”。林似竹像老師一樣走到記者身邊說:“其實這是一幅很長的風景圖,有山、有水,內容是很傳統的中國畫。大家必須一直盯著作品,慢慢仔細品味,其中包含著深深的禪意。”聽完她的解釋,所有的記者都是滿頭問號。
龐大的“巨型海報”
就在大家還在為看不懂的“帆布”邊走邊討論的時候,一抬頭,又吃了一驚。面前的一幅作品,高近8米,寬10米,遠看就像一幅巨型海報,但是畫中卻透著濃濃的水墨色調。一問旁邊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上周末才在省美術館舉行個展的畫家潘公凱的作品。大尺度作品一直是潘公凱關注的重點之一,他認為大幅作品有一種奔放激越的感覺。但是眼前這張圖實在大得離譜,圖上一個印章就有普通人的頭那么大。該作品一共動用了十多張一平方米的宣紙拼湊而成,不過畫上的樹枝、巖石并沒有因為拼湊而出現的不協調。眼前這幅巨幅作品,就像是“巨人國”遺落到人間的作品,令人驚嘆。
昨日現場還有幾十件作品沒有掛出來,但已經布展出來的部分作品已經令人震撼。策展人之一的沈揆一表示,大家的驚嘆非常正常,因為這次雙年展的主題雖然是傳統的水墨畫,但是其內容確實要完全顛覆水墨畫。“現在很多人提起油畫都會非常感興趣,但提起水墨畫,都會失去興趣。因為大家對于水墨畫有思維定式,總覺得宣紙一張,毛筆一桿就是畫水墨。水墨畫其實早就和當代藝術融合了,我們就是要全面展示水墨畫的活力和生命力,讓大家開開眼界。”
據了解,本屆展覽將持續一個月,都是低價向全社會開放,普通市民門票10元、學生憑學生證只需5元就能進場參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