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水即將在德舉行
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水即將在德舉行
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水即將在德舉行
精神家園”。這就是我對“丹山碧水-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主題的理解。
“丹山碧水-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是兩年前在中國福建省武夷山舉辦的“意象武夷-中德藝術家首次面對面互動創作活動”的延伸與深入,盡管本次展覽中的作品并非都是在武夷山面對秀美山川的寫生作品,但卻是中德兩國藝術家以本民族的藝術風格和各具個性的藝術語言完成的堪稱完美的藝術作品,傳遞出他們回歸藝術本源的熱切心情和營建“精神家園”的共同愿望。這次展覽,既是中德兩國藝術交流中的又一次難得的盛會,更應視為中德兩國藝術家溝通心靈的一個良好的機遇,值得我們為此共同付出努力。
預祝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2007年盛夏于中國上海
風景——與中國交流不可或缺的對話
司拉德 德特羅夫•馮•勃伊斯
“丹山碧水——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是2005年秋天舉行的、對中德文化交往意義非凡的“意象武夷”德中畫家交流會的直接成果。
在對異域進行的第一次探索中,參加者們找到了一些對一個藝術家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新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它們總是引起不斷增強的好奇心,總在追尋新的喜悅、新的知識,而這一切僅僅只是為了再一次打開下一扇通向那些不為人知的藝術問題的大門。盡管人們似乎早就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但它們卻一再給我們帶來驚喜。
顯然,純粹的理想屬于這些問題之一,當然還有對啟動并且維持這一艱難的進程所必需的可觀的財政資源。在這一點上,藝術家們只能感謝交流會和此后于中國和德國舉辦展覽的組織者和倡議者們了。總是一個個這樣的活動將藝術的歷史向前一步步推進。
現在,“丹山碧水——中德當代藝術家作品巡回展”將繼續編織這些西方與東方交流的線條。即使這樣,對于諸如“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藝術的區別”,“現在我們仍然能夠看到的古老文化之根以及它們與西方文化的異與同”之類的問題,展覽的參觀者仍將無法得到最終的答案。正如人們的衣服一樣,藝術的表達形式趨于類似。然而,藏在這些表層的相似之下的是完全不同的內涵,這些內涵有待發掘,而發掘的過程只有在我們不將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束之高閣的前提下才能成功。
通過對話的形式,呂貝克博物館和普法爾茨歷史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嶄新的東西。對中國藝術家來說,風景這一主題幾乎是一段延續了上千年的藝術歷史的同義詞,是一個巨大的、無可比擬的道家符號的“風景內化”的主題。對德國藝術家來說,這一主題則相對陌生。
迄今為止,在德國舉行的、關于中國藝術的大型展覽幾乎忽視了中國藝術家通過合乎時代的形式表現這一中心愿望所做的努力。而這恐怕并非出于偶然。當然,這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主題!實際上,這一問題帶給我們的問題多于答案,這也促使我們繼續我們的探索。
如果本次展覽能成功地使中國藝術家的努力,尤其是他們對歐洲藝術史的探討以及與歐洲同行的交流為人感動的話,那么它就成為藝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將開啟我們與正在崛起的大國在經濟之外的文化領域中一次重要的、極其必要的對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