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風景
生存的風景
生存的風景
時間:2007-09-08 00:00:00 來源:
名家
>生存的風景
——祁海峰的油畫
殷雙喜
青年畫家祁海峰 1988 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在這所由蔡元培倡立、林風眠、潘天壽等任校長,歷史悠久、中西學術基礎深厚的美術學院里,祁海峰受到嚴格的基礎訓練和廣泛的人文教育,這對他以后的創作產生了潛在而又深遠的影響,形成了他在古典人文主義傳統的基礎上所展示的系列現代圖像。
所謂古典傳統,一方面是指祁海峰堅持了文藝復興以來西方人文主義對人的尊重與贊頌,這體現為祁海峰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以裸體為多,他們是超越時代的人類的象征。另一方面,祁海峰又大量吸收了中國民間藝術的傳統,在強烈的色彩與古老的山村背景中,展示出一派蒼茫大地的東方風景。但這種風景不具有獨立性,它作為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們的環境,喻示了民族生存的艱難現狀,是這塊土地的古老與渴望變革的象征。這使得祁海峰的創作,很快越過了學院主義的寫實主流,進入了一種與中國鄉村與民間相關聯的象征主義境界。這種象征主義因為祁海峰的知識背景與興趣的廣泛性而富于強烈的夢幻色彩,從而在 90 年代后期進入有中國特色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所謂現代圖像,是指祁海峰筆下的超現實主義畫面,因為反映了處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當代人的迷茫、困惑、思考、奮進,具有很強的現代感,可以視為與都市繪畫相輝映的中國底層文化變遷的圖像標本。
以 90 年代后期的《紅色涌動系列》為例,在他的畫中,總有具有堅定的目光的青年女性昂首在空間中前行,在她們的身后,青年男子奮不顧身,爭相向前。這使我們想到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祁海峰在寫實性的人物形象描繪中,顯示了他的內心深處的浪漫主義激情。這種激情由于祁海峰日常生活中的理性與節制而在畫布上獲得了更為強烈的宣泄。在《紅色涌動系列·儺》一畫中,祁海峰借春節社火的民間隊伍描繪了疾速奮進的人群,天空中有黃色的長龍,有民間年畫中諸多的各路天官與保護神,在遙看著他們的子孫。在祁海峰的許多作品中,都有著穿行于人群與景物之間的紅布交織成奇異的場景。這紅布如云似水,是龍的意象的延伸,它在天地三界之間回旋奔騰,不僅幫助了祁海峰完成他的畫面的構圖,更象征了一種綿延無盡的民族的生命力,如同九曲黃河在中國的山川大地上寫下的莊嚴旋律。
在祁海峰的作品中,人物有一種遏止不住的勃勃生機,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活力。他們在不同的空間中以自由舒展的姿態獲得連接與升騰,并且向著畫外的空間無盡延伸,祁海峰再一次確立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性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不斷的重復與波浪般的回旋涌動中,成為不可抗拒的必然性的隱喻。
進入新世紀,祁海峰的藝術眼界因為多次出訪歐洲而得到開闊,對于中國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過程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帶來的傷害表示了極大的關注,而以《逝去的風景》系列最具代表性。祁海峰在這個系列中描繪了城市作為現代風景給當代人帶來的強烈沖擊,這種沖擊不僅表現為城市的拆遷與變化,也表現為人的心理狀態在環境劇變下發生的分裂與困惑。祁海峰作為一個藝術家所具有的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情懷在這里獲得了視覺形象的升華。這種人文情懷在三聯畫《逝去的風景》中得到十分貼切的表現,那條在空中飄浮的魚和峽谷中盤旋向下張望的白鷹,是藝術家內心強烈情感的寫照,它再一次確立了祁海峰在風景中表現人類生存處境的獨特藝術語言。他的藝術也由此完成了從超現實主義的象征到表現主義的轉換,他的油畫語言也更為自由,筆觸更富有節奏與力度,對觀眾視覺的沖擊力更為強烈。
城市在祁海峰的筆下已經轉換成為包圍與禁錮的物質符號,那些寫實性的人物形象為城市的建筑所包圍,其中暗含了超越與拯救的強烈意念。而《水鳥》一畫則具有很強的現代性的反思色彩,人如何與動物共處生存的空間?這些陌生處所中的異在身體,表達了一種可以意會的自由意識。祁海峰賦予這些人物以宗教般的執著,從而抒發了他內心深處久已積蓄的渴望。
從一開始,祁海峰所關注的就不是個體的人,而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境遇,無論他描繪的是平原上的農民還是城市中的孤獨個體。對于祁海峰來說,個人的悲歡離合在歷史的重大變遷和日常流逝中轉瞬即逝,只有那些不斷變幻的城市風景,顯示了當代人的內心世界,凝視這些即將逝去的風景,就是與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記憶相遇。
祁海峰不是那種改造社會的知識分子,他更為關注的是自己獨立的精神探索和藝術創作,雖然他對都市生活的激烈變化和世俗化的文化平庸,具有一種強烈的批判激情。在與生活保持距離的同時,他潛心于自我的人格完善和藝術探索。正是在這種執著的精神自救之中,我們感受到都市風景變遷中的藝術家的獨立人格,它將引導我們關心人類與大地的某種永恒性的關系,將自己的精神視野擴展到 21 世紀人類生存的風景之中。 2005.8.21.
殷雙喜 博士、藝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副主編
趙貴德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編審
祁海峰的油畫作品,我一直認為是屬于思想家筆下的繪畫,在他的每件油畫創作中,除了藝術語言、藝術觀念和藝術形式給人以新鮮的感受之外,更為深邃的是他的社會哲學思維方式的演釋,這和他天生的性情、生活的閱歷以及后天營養方向的補充有關。
當我認真反復閱讀他的一系列作品的思想脈絡時,我忽然意識到他不屬于在一個文化載體上反復錘煉藝術語言,藝術符號的藝術家,他的優勢與他的獨特之處,體現在他的思想和他的心靈與不停頓行走的社會上出現的豐富與復雜的現象,永遠對接和撞擊的過程。他非常珍視他每一時期的感受,他更希望把不同階段,不同視覺的感受都納入他思想體系的軌道。
魯虹 深圳美術館收藏研究部主任
在藝術表現上,祁海峰以相當的寫意方式———包括造型、用筆、用色完美地創作作品。可以說是東方與西方、具象與抽象、寫實與表現的成功結合。
祁海峰的風格多變表明了他不斷探索真理的過程,藝術的歷史早已表明,每一種風格都代表了一種獨特觀看的方式或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特別欣賞他永不滿足的性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