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是否黔驢技窮?
行為藝術是否黔驢技窮?
行為藝術是否黔驢技窮?
9月6日上午,首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在滬開幕。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的140余家海內外畫廊展現了其高超的藝術性。但其中有一項行為藝術是在展覽中心門外用壓路機碾壓上萬蘋果,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爭議聲。(9月7日《新聞晚報》)
“搞不出藝術就浪費東西,黔驢技窮了吧?”網上的這句跟帖評論,耐人尋味。行為藝術之所以面臨黔驢技窮的尷尬境地,與這類藝術的錯位有關。行為藝術不是藝術家個人的藝術,而是“行為”給受眾的。只可惜,某些行為藝術家顛倒了這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將行為藝術降格為個人孤芳自賞的藝術。用壓路機壓蘋果,不過是他們藝術幻覺的現實寫照而已。“浪費糧食!下輩子你做蘋果好了!節約點,改碾那幫所謂的‘行為藝術家’。” “如果是壓人可能更會吸引人的眼球吧,說不定到時候外星人都會來參觀了……”
兼聽則明。希望咱們的行為藝術家們,還是按照藝術的內在法則去從事藝術創作,別再將荒誕不經當作藝術,還行為藝術一個實至名歸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