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彩疏筆畫江南
淡彩疏筆畫江南
淡彩疏筆畫江南
時間:2007-09-08 00:00:00 來源:
名家
>淡彩疏筆畫江南
我看朱志剛的油畫——王大濛
有人說:“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核心,也許他們是將中國藝術核心的“書法”與油畫相融合,或者說:用書法的節奏、行草書的筆法來畫油畫,有一點在他們的油畫上都能感覺到,他們的畫是貫氣的、書寫式的、寫意并充滿著幻想的。 ”畫油畫的,二、三十年代去西方發展的還算出過兩位國際性的大畫家,“文革”后畫油畫去西方闖蕩的,好像還沒有一位進入西方油畫的主流,包括陳逸飛、陳丹青這樣有才氣的畫家。
當下,國內油畫界的狀況,表面看似熱鬧繁榮,各種觀念、主義名目多樣,但在這熱鬧的深處,顯得有些底氣不足。有位資深的油畫權威說:“油畫在中國必然滅亡…”,于是中國的油畫界一片嘩然。
如果有一位資深的中國畫權威說:“中國文人畫在中國必然滅亡?!贝蠹視趺聪??實際上多少年前、初出茅廬的李小山早已提出來,而且也早已嘩然過。
我看這些刺激文化的口號,都沒有什么意思。
藝術,決不會因某位算命瞎子一樣的藝術預言家能算出藝術的未來走向。實際上,藝術就像一種生態,它與社會共同生長。好像艾略特說過:藝術是那個時代的一面鏡子。我想,鏡子總是最真實地反映那個時代的真實狀況。它是雄偉壯觀闊的,它是虛假做作的,是美麗可愛的,是丑惡或可憐的…鏡子都絲毫不差、正確無比。
油畫向何處去?朱志剛不管這些。
朱志剛喜歡畫油畫,油畫也喜歡上了朱志剛。雖然他學的設計專業,改革開放后,設計的利益向他招手,他也曾經在下海的海邊濕過鞋,可是他還是轉向喜愛的油畫。愛你沒商量,商量就不是愛。
油畫那油的氣息,繃緊的白畫布,使他歡喜。他對油畫一直保持著一種熱情,有增無減。這是我與他共事幾十年所看到的。
朱志剛學油畫的那個年代,素描、色彩觀念均來自蘇聯,現實主義的描繪,描繪一個現實主義真實的生活。覺得非常過癮。
真實地傳達眼睛所看到的,那才是真實。
畫素描,三大面,五調子,結實,這個色彩在這里多么響亮,那個灰調子多過癮…
這些畫語,在我們的耳邊穿梭往來。一屆又一屆的學子,一批又一批的油畫發燒友,在這樣寫實主義的觀念下,熱情非凡, 永不退燒。
兩年前我忽然發現朱志剛對那樣的畫畫方式覺得不自信了,好像開著寶馬車行到交叉道口,馬上剎車,紅燈、綠燈、綠燈又紅燈,就是不敢踩油門。象征自己藝術情感的繪畫大道究竟在何方?何方是我的夢鄉?
人到中年總會帶著些理性的思考,雖然他是偏向感性的人。
“大濛,我又搬了新的畫室了,到我這里來喝茶?!彼埼胰ズ炔?,我當然允諾。
我是畫中國畫的,因為早年畫過西畫,因此與他談起油畫也能搗騰得起來。
茶泡好,熱氣騰騰,他深吸一口煙,望著滿室大大小小的油畫作品,皺著眉頭深思著便說:“大濛兄看看我的畫多做批評?!敝緞偲綍r是一位輕松幽默的人、生活中也顯示出自信與智慧,但是,一談到藝術便會使我們感覺到他是非常的謙虛與好學,這是他能不斷取得進步的關鍵所在。
“你的畫與你的心是隔著的,你畫畫的快樂是技巧的、色調的、模仿外形的快樂,你看看中國那些偉大的文人畫家,從來都不模仿眼睛看到的世界,他們感受外在的世界,然后用心象的符號來表達它們,頗能傳神,寫自己的意,心不欺人,而眼睛所見往往并不真實?!蔽艺f。
“你說的對!”他眼神里好像忽然有所悟,“我以前總認為中國畫是概念的,機械的摹仿,現在從另一角度看中國古代那些大師如米芾、金冬心、齊白石的畫,他們確實是創造繪畫符號的大師?!薄皩Γ∶总雷丛粕絼撛炝嗣c山水,這個符號將雨中的云山非常傳神的象征出來,這個觀念西方繪畫要發展到現代畢加索、凡高、克利、米羅才能自覺地去表現?!?
我與志剛兄閑聊中,好像觸到了他久已蘊藏在心底里的某些東西。
他在以后的繪畫心得中寫道:在我看來,用西方傳統的油畫表現方法是不能淋漓盡致的表現我要表現的畫境,只有從中國傳統繪畫里才能找到我所要的精神。于是我開始關注和研究中國的水墨畫…
志剛是一位頗具悟性的畫家,他有一種一有所悟便能畫出一大批畫作的熱情。近期他又邀請我去他又一所新畫室喫茶。發現他的畫完全變了,就如同一條蠕動的蛹,忽然變成美麗而輕盈的蝴蝶飛了起來。畫松動了,有些畫真能撥動我們的心弦,被它們感動!
朱志剛的童年是在湖北度過的,成年后又來到了秀麗的江南求學,畢業后一直在江南大學執教,他對太湖的幽淡溫沁,江南山巒樹木花草的倉潤秀媚,如夢如幻的意境風韻尤其喜愛,這些作為他現在油畫創作的母題,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臆造出一個個我所向往的江南水鄉世界。終于有了一種自己的表現形式、一種自己的藝術語言,終于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前進方向。在浮躁不安的現代生活中,人確實應該感受一些溫情的、安逸的精神享樂,以至情趣不會受到過多的污染。也需要一些懷舊,懷舊能使人不忘歷史,不忘曾經的美好,克服不該有的欲望。我希望人們能從我的作品中找到各自需要的東西,只要它能給你帶來些快樂和慰籍、帶來些留戀和憧憬,我就沒有白忙活。
《追憶消逝的時光》是普魯斯特的長篇小說。那些追憶星星點點的往事才是最真實的,回憶、憧憬、向往、反省,那是人性最本質的表達,會使我們心酸、流淚、感動。正如我們觀賞朱志剛的近期畫作,有些真能勾起我們回憶、惆悵、向往遙遠的彼岸。他不再睜大眼睛看現實,而是常閉著眼睛回憶那些曾感動的夢中江南,為了表現這些夢,他不再“啪、啪、啪”地擺筆觸塊面,而是將稀釋的顏料用畫筆迅捷地書寫,捕捉瞬間在腦海里閃現出的意象。筆觸的迅捷快速、反轉流動,用色的飽和透明,這些方式是他過去畫作中所未曾見過的。
江南的美,美在她的迷朦,迷朦的意境,更能激發人們的想象。中國畫所謂的虛,決不是沒有話要說,而是太多的東西蘊含在里面,讓觀賞者去品,中國人造字也真厲害,“品”字是三個口,讓人們去討論、想象、猜測,那才是藝術家最重要的智慧,畫家把觀賞者擺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畫家的作品永遠不點破說白,而是與觀賞者一同神游,但是,我們的許多畫者從來就是把觀賞者當傻瓜,那是多么愚蠢?。∶绹F代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羅斯柯只畫上巨大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色塊,那色塊里那些迷朦而極具變化的色相,不知有多少人在他的畫前放聲大哭,深受感動。意大利莫蘭迪畫的瓶子、房子、山巒也是迷朦的,那些形而上的境界,象征著人還是需要高雅的文氣和高等的貴族氣,而不是動物性的發泄。
看朱志剛的近作都有這些思考在里頭。
“象征”這個詞,在藝術上我是特別親近它的,“描繪”、“表現”也好,但不是太喜歡?!懊枥L”的表達總是與我們的心隔著一層似的,而“表現”似有一種強烈的情緒?!跋笳鳌笔且环N喜悅平和的心境、亦有一種藝術的智慧?!懊枥L”是隔著一層的情感,“表現”是硬性用力出來的情感,“象征”是把情感呼喚出來。
朱志剛的油畫新作,不作死板的描繪,也不去表現,而是他把心里的意象“象征”或“呼喚”出來。他畫的水、云、山、雪、雨、光都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在那些模模糊糊的色相符號中展示著他靈魂里用話語無法表達的情思。我看到他的心與他的畫慢慢靠近了,十分喜愛。
畫畫的事業是一個非現實的事業,一旦她與現實的利害纏繞在一起,她就不是藝術了。現在太多的畫家纏繞在名利與利害的關系之中,又怎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呢?志剛卻不是這樣的人。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