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拍賣瓷器雜項專場首度亮相
長風拍賣瓷器雜項專場首度亮相
長風拍賣瓷器雜項專場首度亮相
時至初秋,長風秋拍瓷雜專場籌備工作緊張有序。作為長風瓷雜專場的首次亮相,我們對拍品的篩選甚為嚴格,遵循著不精不選的原則,走遍大江南北,訪遍各地藏家。瓷雜首場在日漸受到藏家的青睞和關注的同時,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為廣大藏家精心準備了明初到清末各時期的眾多精美瓷器,以及明清印章、掐絲琺瑯、竹雕、牙雕工藝品等諸多門類的精品,在此選擇幾件與大家共享。
青花釉里紅搖鈴尊
以《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所記,清代順治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已得到恢復,并開始采取選派督陶官的方式管理景德鎮御窯廠生產。至康熙時期據《江西通志》所記,康熙十九年奉旨燒造御器,令廣領儲司郎中徐廷弼、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等駐廠督造;康熙四十四年令郎廷極任江西巡撫,督理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御用瓷器。社會的穩定,統治者的關注,督陶官的苦心經營,使得瓷器品種不斷創新,使得傳統品種的技術日趨完善。
青花釉里紅便是其中的一種。青花釉里紅始創于元末,是將青花和釉里紅兩種釉下彩繪于同一器物上并覆以透明釉,再經高溫煅燒而成。由于釉里紅的成色主要由氧化銅燒成,氧化銅在攝氏800度以上會飛散,而以氧化鈷為主要著色劑的青花燒成溫度是攝氏1300度,可見難度不小,若使青紅二色匯于一處相競艷,更是歷朝以來均不多見。長風本次器物首拍在海外友人大力支持之下,遠渡重洋,迎來了一件倍受藏家關注的拍品: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尊。
此尊高22.5cm,口徑3.2cm,底徑7.4cm,肩部最大直徑9.6cm,尊口微撇,頸細長,端肩斂腹,淺圈足。器型獨特。通體白釉,釉色純凈光潤,白似含粉,腹部以釉里紅繪古銅鏡紋四枚,器足外周以青花勾有三道弦紋,在其上以釉里紅繪有鋸齒紋,呈色穩定、鮮艷,紋飾疏朗典雅。釉面光潔,內宿經年之谷,如《飲流齋說瓷》所云:“釉之舊者謂之寶光,釉之新者謂之浮光,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者也。但以暗淡無光謂為歷年久遠之證,則大不然,彼佳瓷未有無光者……”實為窯藏之物。底部署有“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青花楷書款。胎體細密堅致。是康熙官窯瓷器中的精品。
與此拍品相類的可參見上海博物館所藏“清康熙 釉里紅花紋瓶”,其釉里紅略為暈散。
由于此類拍品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因此倍受關注,在香港Sotheby’s 2005年拍賣有同類一件,以1244萬元港幣成交。
雍正琺瑯彩小蝶
在陶瓷史上康熙晚期另一卓越成就是始創琺瑯彩瓷,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所記載,康熙五十七年曾奏準武英殿琺瑯作改歸養心殿,可見其時宮廷對琺瑯彩瓷制作的重視。至雍正朝,雍正皇帝更曾頻繁過問瓷器生產,甚至指定瓷器的造型和紋飾,因而雍正琺瑯彩更以其精美而成為清代彩瓷之冠。此次我們有幸征集到了一件雍正琺瑯彩小碟。
口徑7.6cm底徑4.9cm。碟為敞口,淺腹,圈足。器形精巧規整,內壁素白,外壁以紅、黃、藍、綠、白等顏色的琺瑯彩料,運用了國畫中花卉的描畫技法直接繪于器物上,所描繪纏枝蓮花、牡丹花、菊花等花團錦簇,枝繁葉茂,色彩逼真自然,形態生動,極富立體感。其中有一朵藍色蓮花,尤為引人注目。碟底書雙方框“養和堂制”雙行四字楷書堂名款。雍正時燒制的琺瑯彩瓷器存世極少,彌足珍貴,極具收藏價值。
此碟外壁上所施彩料為琺瑯彩。琺瑯彩是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始創于清代康熙晚期。
小碟底部的四字款識“養和堂制”為堂名款。堂名款是將典雅的堂名、齋名燒在瓷器上,作為私家燒藏的標志。據清人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說:“瓷款之堂名、齋名者,大抵皆用楷書,制品之人有四類,一為帝王,一為親貴,一為名士而達官者,一為雅匠良工也……”,而帝王的堂名往往與其的活動范圍有關,其中大部分應在紫禁城宮中或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地行宮內,現實中的“養和堂”是圓明園內的一處居室,建于雍正四年。可見款識為“養和堂制”的這款百花小碟是專門為雍正皇帝燒制的,與上海博物館琺瑯彩小碟藏品為一對。
此拍品登錄於1994年5月3、4日香港蘇富比Fine Chinese Ceramics Works of Art, Jade Carvings and Jadeite Jewellery (SOTHEBY’S Hong Kong Fine Chinese Ceramics, Works of Art, Jade Carvings and Jadeite Jewellery 3rd and 4th May, 1994)一書中,編號:225
《明清瓷款品鑒》-朱裕平著“342‘養和堂制’琺瑯彩楷款”所選款識源自本拍品。
雍正仿官釉六方瓶
雍正時期另一卓越成就是仿古瓷器的燒造,據雍正十三年督陶官唐英所作《陶成紀事碑》中所記,其時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瓷器的品種已達57種之多,這五十工種中包括仿宋代汝、官、哥、定、鈞、龍泉瓷等,如其所述:“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俱仿內發宋器色澤……?!彼麄兣蛇M貢朝廷的器物,在傳世實物中已得到了種種例證,而本場的另一件重要拍品是當年雍正朝仿官釉六棱大瓶,通高66cm,口徑13.8cm,肩部直徑35.5cm,底部直徑29cm,此尊通體為六棱形,唇口長頸,斜肩并有一道弧線凸起,腹部漸收,斂脛撇足。體形碩大。
通體及足內均施仿官釉。釉色肥厚瑩潤呈粉青色,玉質感強。釉面帶有天然開片,胎質色黑,頗能體現出南宋官窯器“紫口鐵足”的效果,底書有青花“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藍浦《景德鎮陶錄》中談及景德鎮窯燒造仿官器時云:“官窯器,自有專仿戶,今惟兼仿,碎器戶亦造。若廠仿者尤佳?!闭f明當時景德鎮的民窯也燒製仿官窯瓷器,但如這類的高質量瓷器仍是御窯廠所燒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