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收藏趣聞:中國當代玉市考錄
小說中的收藏趣聞:中國當代玉市考錄
小說中的收藏趣聞:中國當代玉市考錄
時間:2007-09-08 00:00:00 來源:十月
收藏
>小說中的收藏趣聞:中國當代玉市考錄
和田仔玉 資料圖片
常言道: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個“無價”,不是說凡是玉就一定比黃金貴重,而是說在玉石行當,一塊玉料或一件玩意兒,賣主報價沒有什么準頭,中間彈性很大。人家報個大價錢,你看上你中意,就買,喜歡了就值;不入眼看不上,就是跳水價,你也不會掏腰包,覺得不值。另一層意思是,決定玉的價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是一塊緬甸翡翠或者和田白玉,因為玉質、雕工和年代等因素的差異,價格會有天壤之別。
20顆仔玉
位于北京亞運村陽光廣場北側的妙樂居,是家不大的飯館,但環境幽雅,菜肴精美,每天都吸引來眾多食客,一些文人雅士、社會名流也常把這里選作聚餐之地。這一天飯口,卻來了兩位新疆維吾爾族人,一男一女,進門后徑直走進一間包間。
妙樂居不是清真餐館,維族人來此何為?來者不為就餐,而是要做一筆買賣,玉石買賣。
生意不大,但買家很慎重,請來了玉雕界一老一少兩位專家,俗稱“眼睛”,專門看料的,還有幾位玉癡朋友。買家設宴,新疆人來時,正是眾人酒酣耳熱之際,忙吩咐店家安排后廚料理幾道清真菜肴,卻被新疆人婉拒了。人家有講究,也就不必勉強,那就看料吧。兩位來者很是客氣,甚至有些拘謹,連稱不便破了大家的酒興,等大家吃好喝好再說。于是兩盤水果招待新疆朋友,眾人酒足飯飽之后,一干人才出了包間,來到大廳里的燈光明亮處。
兩位來者拎了一只密碼箱,箱子打開,再解開黑絲絨包袱,一堆和田仔玉便亮在眾人面前了。
搭眼看去,這箱玉料品質參差不齊,有青有白,有大有小,但看來都是仔玉,其中一些還帶著皮色。數了數,共20顆。新疆人報價6萬元。
常言道: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個“無價”,不是說凡是玉就一定比黃金貴重,而是說在玉石行當,一塊玉料或一件玩意兒,賣主報價沒有什么準頭,中間彈性很大。人家報個大價錢,你看上你中意,就買,喜歡了就值;不入眼看不上,就是跳水價,你也不會掏腰包,覺得不值。另一層意思是,決定玉的價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同是一塊緬甸翡翠或者和田白玉,因為玉質、雕工和年代等因素的差異,價格會有天壤之別。大凡賣主,當然總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個好價錢,但新疆人這6萬元顯然高得離譜了。
賣主報價一出口,眾人便笑了,老專家平時就好兩口,今天喝得有點兒高,借著酒勁,“啪”一聲合上箱子,道:“瞎扯,心比這石頭還重!拿走!”買賣打的就是心理戰,新疆人放出的試探氣球讓專家戳了一錐子。那男子忙說:“我說這個價,你們說多少?可以商量嘛。”把箱子又打開,拿出一塊白仔,說:“你們看看,看看,好東西嘛!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在我們新疆也不容易拿來!你們說給多少?”老專家報:“六千?!毙陆凶拥纱罅搜郏骸笆裁??六千?”這回是他“啪”地合上箱子,“我們把你們當朋友看嘛,才把東西送來,你們不是誠心要做買賣嘛?!蹦桥囊灿悬c兒生氣,卻還幽默,一撇嘴笑道:“如果這是一箱雞蛋,我就賣給你?!贝蠹也唤ζ饋恚瑲夥沼兴徍?。買家把那箱子又打開,仔細地查看那堆玉料。新疆男子從中挑出三顆拳頭大小的白仔,拿著一顆在另兩顆上“當當”地敲了敲,道:“你們看嘛,仔細看嘛,現在有多少像這樣的仔兒,光這三顆,我一顆賣一萬沒問題!”
他手中那三顆東西確實惹眼,一顆棗紅皮,一顆秋梨皮,另一顆灑金黃,用看玉的專用強光電筒打去,內里“肉”的白度、潤度、密度都很是不錯。買主讓老少兩位專家過眼,兩位用電筒仔細看了,老專家沒向買主表態,卻問新疆人:“這三顆你們多少錢能賣?別來虛的,說個實價?!毙陆凶訂枺骸熬拖胭I這三顆?”老專家“嗯”了聲,那男子笑了,手在整堆料上畫了一個圓圈,說:“你拿走這三顆,就等于把這堆料的眼睛剜了。”買主和其他人不完全明白他的意思,老專家解釋道:“他是說這三顆是最好的,不單賣,要走一箱料一塊走?!蹦桥脑谂赃咟c頭:“是這個意思。”又不失時機地補充道:“當然價錢好商量,交個朋友嘛?!?
買主動了心,于是開始和這一對新疆男女磨嘴皮子,幾位朋友也在旁邊幫腔。討價還價的結果,一箱料,20顆仔兒,最后在兩萬四上敲定。
已經拍了板,老專家突然有點兒不放心,重新再審視那箱料,特別是那三顆讓人眼亮的東西,冷不丁問:“這真是仔兒?不是做出來的假皮子?”這話刺激了那男人,他激動地漲紅了臉,高聲道:“這要不是仔兒,你把它塞到我嘴里,我把它吃了!”
新疆朋友沖動的神情和不無夸張卻格外真誠的表白,引出大家一片笑聲。當場,買主即付4000元,一箱料帶走,店老板擔保,第二天將其余兩萬交賣主。
分手時,買賣雙方都顯得十分滿意。賣方表示價錢雖然低了些,但一來急著用錢,這一下子救了急,二來交上了一幫朋友,以后在生意上會幫助他;買方認為天賜好運,撿了“洋落兒”。幾位玉癡朋友對玉料行情也有所了解,認為就那三塊上好的仔料也夠本了。
皆大歡喜,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銀行開門,買主取了款,順路送到妙樂居交給老板,這才去上班。中午,新疆人到妙樂居拿了錢,還給老板送了兩箱庫爾勒香梨。
第三天,星期六,買主帶上三顆白仔來到北京城南舊宮的一家玉雕廠。廠子是一家哥倆合辦的,與買主是朋友。哥哥看完料,有點兒疑惑,讓弟弟看。弟弟在室內看了,又拿到室外。在陽光下,弟弟反復察看了那三顆有著漂亮皮子的仔兒,抬起頭說:“假的?!?
買主心里一咯噔,假的?憑什么說是假的?
弟弟讓買主對著陽光仔細看那玉料的表面。果然,在三顆仔兒表面某些不經意的地方可以觀察到細微的工具銼痕,不是仔細審看,這銼痕絕對發現不了。
“用山料銼出來的,滾仔,新疆人叫磨光仔。”
新疆和田白玉有仔料、山料、山流水之分,上乘者數仔料。仔料和山料的價格之差,有時猶如天壤之別。一些玉料販子為了賺錢,常常把山料棱角銼磨掉,在特制的滾筒里滾磨,直到變成猶如鵝卵石狀的外形,再以特殊工藝染上皮色,這樣在市面上,就可以當作仔料出售了。
這位買主早聽人講過這等手段,但在實際中終究沒有經見過。經見過又怎么樣?那請來的“眼睛”不是也被蒙騙了?早有古語:“燈下不觀玉?!币搽y為那一老一少兩位專家,既是晚上,又喝了酒,何況那皮子做得又如此逼真,縱是神仙又如何?神仙難斷寸玉!買主連同專家和一幫玉癡朋友,都被新疆玉石販子涮了。
這三塊既然是假仔,一堆里其余那些東西即便全是真仔玉,也沒用,因為都太一般,主宰這一箱玉料價格的就是這三塊。哥倆擔心地問買主:“錢給了沒有?”買主回答說給了。哥倆不由嘆了口氣,弟弟憤憤道:“這幫新疆料販子,說死也不能相信他們!”
買主無話可說。那一男一女兩位新疆人,著著實實地給他上了一課。
不幸的是,這位倒霉的買主不是別人,正是筆者本人。
上邊的故事,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那一對新疆夫婦,早已成了我的朋友。
這其中的過程曲折而有趣。
還是那一對兄弟有主意,發現是假仔料,便問我還能不能與賣玉料的新疆人聯系上。我說當然可以,哥倆囑咐我不要驚動那對夫婦,讓我打電話給他們,說是還要買,從他們那里拿一些東西,押在手里,再戳穿原來假仔料的底,然后再調換。兄弟倆告訴我,錢已經給了玉料販子,想讓退錢,絕無可能,要想不吃虧只有這個辦法。
此時的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味道,惱火的不光是被人騙了,還有那一對新疆夫婦的印象,明明是那么憨憨的笑,那么真誠的目光,那么一副拘謹的樣子,怎么就成了騙子?怎么就會蒙你坑你戲耍你?還有,知道上當受騙了,也不能大張旗鼓地去聲討撻伐人家,這中間還有那兩位專家面子的問題,專家打了眼,此事如果張揚開來,玉界的人不知會怎樣去議論,而人家是你請來的;又拿酒把人家灌了半倒,怪人家什么?買了假料,不光不能讓圈里人知道,甚至也不能讓兩位專家知道。這實在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就照那哥倆說的辦法試試吧。
不承想,我這邊電話還沒有打過去,那一對新疆夫婦的電話卻打過來了。還是談買賣,說是又來了新料,比上次的還好,讓我過去看看。
以北京十里河為中心,周邊地區聚集著很多玉石商人、古董販子、字畫經營者、販賣民間工藝品的個體戶以及倒騰各種舊貨的人。他們大都從外地來京,之所以選擇這里,一是十里河緊靠潘家園這個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市場,那是他們的經營場所;二是十里河原本是一處城鄉接合地帶,舊有平房多,又有原住戶合法或違章建起的許多新的房舍,房租便宜,在這里租房安營,負擔不至于很重。住在潘家園,會方便許多,但潘家園地區以樓房居多,租金自然也就高了。那對新疆夫婦就是在十里河租了一個帶有小小院落的三間平房。
那男的叫艾則孜?卡斯木。在他們租住的屋子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和田料石,有上好玉料,也有不上眼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根本不是玉的拋光染色的水石。
我是和一位玉癡朋友一同到艾則孜租住地的。挑了一些仔料和山料,雙方討價還價,最后價錢定在兩萬五。應該說,這是一個尚算公道的價格。按那哥倆的點子,不付錢,先把料拿走,然后再向對方攤牌,以料換料,到時候不怕他不從。但這樣一來,肯定扯皮,重要的是,采用這樣的手段心里別扭,自己厭惡騙子,現在使出這一招,不也是在玩弄騙術嗎?直接點破又如何?前邊買的是假仔,點破了,難道這兩口子能睜著眼死賴不認?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應該選擇的只能是這種做法。就在朋友將挑選的料已經裝了包,告知過幾天付款的時候,我一時心血來潮,捅破不是來買料而是來換料的真實目的。
艾則孜兩口子臉色驟變,忙將那已經裝起的玉料收了回去。
兩口子說死也不答應換料。甚至最后承認了那三顆東西是磨光仔,卻說玉石交易中你看走眼只能怪你自己。這等于說我騙了你,騙成功了,你就自認倒霉吧?;镜赖掠^念不同,這就無話可說了。
那一天,我和我那位朋友,只能憤憤然又無可奈何地離開十里河那個堆滿玉料和石料的小屋。
出門朋友責怪我太過迂腐,壞了原先的計劃,我亦無話可說。此后又與艾則孜交涉過幾次,均無結果。
一個多月后的一天,剛剛下班回家,我便接到一位在潘家園舊貨市場做管理工作的朋友的電話,說一對新疆夫婦的孩子突然病了,社區衛生室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要馬上做手術,他們對北京醫院兩眼一滿兒黑,想找一家可靠的醫院趕緊為孩子手術。這位朋友問我能不能幫忙聯系一家。天壇醫院有我一位老朋友,我當即把電話打過去,很快孩子就住進醫院,當晚就做了手術。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誰知新疆人把這事看成了天大一件事情。孩子出院后,他托我那位做管理的朋友非要送我一件玉器不可。是件黃玉太獅少獅手把件。我謝絕沒有接受。后來又要請吃飯,朋友說:“老艾把兒子看得像寶貝,兒子放寒假從和田來北京,發病的時候,疼得在床上直打滾,當時把兩口子都嚇傻了,他們是真心要表達一番謝意。”聽到朋友講“老艾”,又說是兩口子,我便問老艾叫什么,回答說是叫艾則孜?卡斯木。我笑了,告訴朋友,你去告訴老艾,說我就是買他那20顆假仔料的人,遂把上當受騙的前后經過講予朋友。
天下常常就有這樣難以預料的巧合。事情的結果是老艾兩口子帶了一箱仔料登門造訪,還有一大包杏仁、葡萄干之類的禮品。從此,前嫌不僅盡棄,我的生活里又多了老艾這樣一位特殊的朋友。
這個故事,在我業余涉足玉器賞玩與收藏歷程中,只是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之所以要在本文開頭講出這個故事,我想讀者通過它,自會對當今中國玉市看出某種端倪。
玉器和玉市,在一般民眾眼里,向來有種神秘奇幻、高深莫測的感覺。伴隨著商品大潮的洶涌澎湃和中國玉市的徹底開放,中國玉器行當和玉市交易在原有神秘面紗之下,又注入諸多前所未有的復雜因素。這些因素,既是中華民族八千年玉文化在當代中國發展的動力,又是這舉世無雙寶貴文化的現實殺手;既催生中國玉文化走向空前的繁榮,又在屠戮它的內涵和靈魂!
幸焉?悲焉?這條8000年的長河從哪里流來?又將向哪里流去?
8000年長河
暮春的一個后晌。幾個男人在聚落的壕溝邊剝獸皮。
這是他們中午剛從河流那邊的樹林里獵回的一只野豬。野豬很大,這讓他們剝起皮來很費工夫,只有一個體格健壯的男人剝得較快,因為他手中的工具與其他人都不一樣,是把匕形器,色澤明亮而溫潤,刃口薄而鋒利。其他人手中則是石頭打磨的刀斧。健壯男人手中的匕形器,是他幾年前偶然撿到的一塊美麗石頭,自己親手打磨制成的。獸皮終于剝完,野豬肉按照聚落里人頭數量,剁成等量的小塊,野豬皮用草木灰鞣過,這是留給聚落首領的。
這時,幾個小女孩為兩只野豬獠牙爭搶起來。野豬獠牙彎彎長長,女孩子喜歡讓大人在上面鉆個孔兒,她們用繩子穿起來,掛在脖子上作為裝飾。一個小女孩沒有爭搶到獠牙,哭了起來。那個有著美麗匕形器的男人上前,牽走傷心的女孩,告訴她,他會送她一只比野豬獠牙更漂亮的飾物,會讓她比別的女孩子更好看。
健壯男人和小女孩是一家人,但他并非她的父親。在實行對偶婚的聚落里,雖然這個男人住在女孩子母親家中,但他來時,女孩已經高過他的膝蓋了。在他之前,女孩母親與另一個男人住在一起,那人才是女孩的父親。那個男人天生膽小,在漁獵生涯中常常遭到眾人的恥笑,三年前女人便讓那男人離開了她的家,而接受了眼前這個健壯的男人。在這個以母系計算世系和財產繼承的原始群落里,女人對男人擁有絕對的權力。男人參加女方氏族的勞動生產,一起享受勞動成果,一起撫養子女,但隨時可以讓你走人。事情就這么簡單。
這個男人沒有食言。他在撿到美麗石頭的地方,又挑揀了幾塊色彩晶瑩的小石子,用家中收藏的鯊魚牙,蘸著從河床里捧來的細沙,開始在小石子上碾磨。若干時日過去,每個小石子上都鉆出了孔洞,他再用一根細細的獸皮繩把它們穿了起來,于是,一條美麗的項鏈就掛在小女孩的脖頸上了。
中國當代玉市
8000年后,還是一個暮春的后晌。
滄海桑田,在那個健壯男人把項鏈掛在小女孩脖頸的臺地上,現在再看不到那條壕溝,看不到那用樹枝搭建并涂了泥巴的房屋和聚落,那條河流已改道,遠遠地彎到了別處,原來河流對面的樹林,也已經杳無蹤跡,變成漫無遮攔光禿禿一片的沙土地。
現在這里又聚集了一群人,干部和知識分子模樣的人,農民模樣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年輕人,還有幾位嘰里呱啦說話的日本人。
這里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發掘。
這是2001年5月,地點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東部的寶國吐鄉興隆洼村東南1.5公里的地方。
許久以來,這一帶常常能從地下挖出陶罐、石頭工具之類的東西,但當地農民誰也沒有在意,這些東西能干什么?不值錢,不當用,那些盆盆罐罐連貓狗的食盆都做不了,最大用處也就是充當個盛雞蛋的家什。直到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漢旗博物館的專家們,在這里聯合進行文化普查,才意外地發現了這些線索。經探察,一系列的考古發現引起考古界、學術界的極大關注,一處史前部落遺址被確定下來。因為地處興隆洼村附近,便被命名為興隆洼文化。當開始正式發掘時,北京的、自治區的、市里的專家學者紛紛被吸引來,連遠在日本青森縣的考古專家,也加入到發掘的行列。
發掘中不斷有令人驚喜的發現,而最振奮人心的一幕出現在這個下午——一枚半環形帶缺口的東西發掘出來,當專家們確定這是一件玉時,中國玉文化的歷史,在這一刻被重新改寫了。
此前,伴隨著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發現,有出土實物為依據的中國玉文化歷史已經追溯到六千年前。但有一個問題一直令專家和學者們迷惘不解: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從其雕琢工藝水平來看,儼然已達到遠古玉器相對成熟的盛期,那么,它們的源頭在哪里?這個暮春后晌發掘出的玉,為回答這個問題拎出一條線索。
從2001年5月開始,先后經過六次發掘,除揭露出大量房屋、墓葬、窯穴遺址以及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生活工具外,還發現了數十件琢制精美的玉器,這是迄今所知的中國年代最早的真玉器,不光為紅山文化玉器群找到了直接源頭,而且一下子將中國玉文化歷史向前拓展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
我們假想的那位打磨玉石項鏈的男子,那位興隆洼文化的先民,是他,以及他的先祖、伙伴和后人,讓我們對歷史的認識提高了一大步,不斷接近客觀事物的真實。
根據考古學和其他科研成果,中國、中南美和新西蘭,為古代三大玉器產地。若以起源之早、延續之久、用途之廣、工藝之精、藝術之美來論,則只有中國堪稱世界玉器產地之巨擘。源遠流長的玉器制作、玉器應用歷史讓我們的祖先賦予玉以深邃而廣闊的內涵。遠古先民們的祖宗崇拜、圖騰崇拜、神明崇拜,玉是溝通人與祖宗、人與神明的通靈之物。私有制和等級社會產生以后,玉又是階級、地位、權力、財富的象征。在精神和審美領域,一個“玉”字,又與多少美好品格和美好事物聯系在一起:“玉德”、“玉緣”、“玉成好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石俱焚”、“金枝玉葉”、“玉質金相”、“玉昆金友”、“亭亭玉立”、“玉樹臨風”、“金童玉女”、“金玉良緣”、“憐香惜玉”、“玉殞香消”、“玉堂金馬”、“金口玉言”、“玉貌花容”、“守身如玉”、“冰清玉潔”、“冰肌玉骨”、“如花似玉”、“玉琢粉砌”、“瓊樓玉宇”、“雕欄玉砌”、“金盤玉膾”、“玉食錦衣”、“瓊漿玉液”、“金聲玉振”、“玉宇”、“玉閨”、“玉閣”、“玉容”、“玉色”、“玉體”、“玉女”、“玉照”、“玉心”、“玉音”、“玉面”、“玉趾”、“玉步”等等。據專家統計,在漢文中,以“玉”為部首的字多達五百多個,而含有“玉”字的詞匯、成語已超過千條以上。而見諸史典關于玉的記載,見諸文學作品關于玉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
有兩個人物,我很感興趣。他們在玉文化的演進發展史上都應該大書特書,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秦昭王。
這是兩個在玉器的不同領域首開先河的人物。
孔子之前,玉的功能經歷了從靈玉到禮玉的階段。原始先民崇拜祖宗神靈和天地自然,認為人與祖宗神靈、天地自然之間有種溝通的媒介,這就是玉。以玉溝通天地,敬奉祖宗,尊神事鬼,成為部落生存發展重要的精神依托和日常儀規?!耙杂褡髁鳎远Y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保ā吨芏Y?春官?大宗伯》)后來隨著王權政治走向統治地位,玉在繼續發揮尊神事鬼功能的同時,又增加了一層權利地位的象征意義。西周建國之初,周公致力于制禮作樂,等級區別,名物制度、揖讓周旋,都有明確規定,玉便是禮的重要載體?!耙杂褡髁?,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覲見天子須執玉以朝,那玉是有嚴格尺寸標準的,清末學者吳大所著《古玉圖考》,詳細輯錄了各種禮玉的圖譜和尺寸,僅圭的名目和形制,便異常繁多。那就連身上的佩玉,也同樣受到禮的制約,身上佩玉多少是與身份高低成比例的,一點兒馬虎差池不得。至此,玉文化已經融入國家的典章制度之中,達到了中國古代其他分支文化難以企及的至尊地位。(4)
到了孔子時代,這位圣人沒有推翻老祖宗給予玉的定義,他卻極聰明地強調玉的另一嶄新屬性,賦予玉以人格化、道德化的含義。
《禮記?聘義》記載:一次他的學生子恭問他:為什么君子看重玉而輕賤石頭呢?是因為玉少而石頭多嗎?孔子回答:不是因為石頭多就輕賤它,玉少就珍貴它,“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終其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玉之珍貴,因為它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德行??鬃右巡粷M足拿玉僅僅作為禮的載體,盡管他畢生致力于“復禮”,但復禮靠的是人,人要完善自身方可“復禮”,他總結的玉所具備的十一德,便成為人的道德操守的最理想的楷模。
圣人終歸是圣人,以玉喻德,玉一下子與君子的道德操守聯系起來,故而“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佩玉不再單純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具備了省身勵志陶冶情操的道德意義。
孔子的貢獻在于,他讓中國玉器和中國玉文化的精神內涵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正是這種精神內涵,成為玉器和玉文化承傳千年而不衰的核心原因。
秦昭王開創的是玉的另一種歷史———交易史。
秦昭王的故事,源自“和氏璧”。卞和獻玉的故事已成千古佳話,這里不再贅述。單說400年后和氏璧在趙國出現,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此時秦國勢力已日漸強大,秦昭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和氏璧。趙惠文王情知秦昭王有詐,但又不敢惹惱秦國。兩難之際,大臣藺相如站了出來,請命奉璧往使,留下誓言道:“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藺相如奉璧到了秦國,秦昭王大喜,接過和氏璧自己看罷,又傳給左右大臣甚至身邊侍奉他的宮女欣賞,不再理會站在旁邊的藺相如,當然更不再提及十五座城池的事情。藺相如眼見不妙,謊稱璧有毛病,要指給秦王看。秦王將璧交還,藺相如抱璧倚柱,怒發沖冠,斥責秦王不講誠信。秦王唯恐藺相如與璧一起觸柱而毀,忙懇求藺相如息怒,又信誓旦旦地承諾將十五座城池交與趙國。藺相如哪里還能相信,托詞稱:秦王若要受璧,必須齋戒五日。秦王無奈,只好應允。藺相如料定秦王必“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這就是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司馬遷在《史記》里以精彩的筆墨做了記述。
在秦昭王之前,我們尚未看到以玉來做交易的記載,更未看到這種交易伴隨著訛詐來實施。玉器流通于市場,是在玉的奉神事鬼的禮祭功能和融入典章的等級權利象征功能淡化后才有的現象,這是到了宋朝才出現的。宋朝完成了玉的貨幣化的進程,而秦昭王的舉動比宋朝的坊間交易早了1200多年。
秦昭王在中國玉文化歷史上開了一個很糟糕的頭。
中國8000年玉文化的長河,本是一條精神的河流,但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它承載起越來越多的物質的屬性。這條長河流淌到今天,當我們身處這樣一種社會背景———即發財致富成為無數人的熱切夢想時,就像音樂、繪畫、文學、舞蹈許多出自心靈的圣潔物事在今天會插上貨幣標簽一樣,玉器幾乎純粹成為一種商品了。商業這個巨大的魔掌,正在中國營造一個轟轟烈烈的玉市。
收藏熱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位于北京三環路的東南角,是全國最大的古董舊貨交易市場,每逢周六、周日開放。市場開放的日子,周邊交通的擁堵幾乎成為災難,馬路上的車排成了長隊,有時花上半個小時也尋找不到泊車的地方。市場內的人更是摩肩接踵,據統計,現在每個交易日前來這里的人數已經超過了5萬。
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小商小販在潘家園的馬路邊上擺攤設點,出售一些舊貨,自發地形成了一個以交易舊家具、舊電器、舊書報雜志和工藝品等零七八碎小玩意兒的自由市場。后來規模越來越大,由三環路西邊發展到東邊,華威橋東是一片待建的工地,商販們便就地鋪塊塑料布,東西擺在塑料布上,在塵土飛揚中做起了買賣。記得當年,我和文學評論家雷達就數次去那里逛,雷達買過三葉蟲化石,我買過一塊和田青玉料。1994年,這里的攤位已達到了上千個。當然這是一個毫無秩序的市場。1995年,潘家園街道辦事處開始介入管理,陸續投資,開發建設現在的市場。90年代末,朝陽區又投資數千萬,兩期工程下來,一座別具一格的商城形成。盡管城內有青磚碧瓦、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游廓環繞的仿古建筑,但城內四個鋼球形的大棚卻是最吸引賣家和買家的所在。棚內高大寬敞,地攤模式經營格局,自有原始淳樸的風味。
大棚初建成時,一個攤位月租500元,而現在,改成年租,漲到2.5萬左右,如果長期買斷,價錢是7萬~8萬。多大面積?不到兩平方米。目前潘家園市場年成交額大概在4億到6億之間,市場管理收入在1000萬左右。每到收取推位租金的日子,商戶們特別踴躍,排兩個鐘頭的隊也要把錢交上,看得出他們對潘家園機會的無比珍愛。
商家多,是因為這里生意興隆。不要以為來這里的人都是搜羅破爛的,就這么一個地方,不光吸引了國內眾多古董收藏愛好者,也吸引了諸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人希拉里、泰國公主詩琳通、羅馬尼亞總理、希臘總理等顯赫要人。希拉里在這里買了一把民國的小錫壺,高興得像撿了一個寶貝似的,據說回到飯店還在向人炫耀。韓國首爾有一條古玩街,據說80%的貨來自潘家園;日本大阪古玩城的老板每月來潘家園一次,曾有一次用130卡車拉走十幾車貨。
潘家園經營范圍包括各種文物書畫、文房四寶、瓷器、玉器及木器家具等,攤位已經多達3000多個。在這些攤位里,經營玉器的商販至少占到一半。各種材質、各種造型的新玉老玉飾件掛件把件擺件,應有盡有。價格當然要比珠寶商店里便宜很多。京城以及天南海北來京的玉器玩家,無不以逛潘家園為樂。當然,還有一些人,只是來走走看看,有合適的玩意兒就買,沒有就拉倒,這樣的人更多。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凡來潘家園的人,都有種想淘換點兒什么的心理:也許能撿漏淘得一件寶貝呢!
像潘家園這樣的古玩古董市場,在北京還有大鐘寺、亞運村、報國寺、亮馬河、北方市場等處,規模或大或小,或開店或擺地攤,還有一些將東西裝在提包里在市場到處流動的玉商玉販。
大鐘寺愛家收藏品市場是這些市場中建立最晚的一個,開發商是愛家投資管理控股集團。這本來是一家以家居市場連鎖經營為主的公司。從來沒有收藏品市場經營經驗,卻斥巨資,在北三環西路黃金地段、毗鄰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建起了這個市場。開始有不少人擔心,蓋住宅樓多好賣,建什么收藏品市場?能收回投資嗎?集團董事長王蓓卻相當自信,這位曾當選為第七屆“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的年輕女子瞅準的是日益升溫的收藏熱所伴隨的巨大商機。果不其然,總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擁有六個經營大廳和20000平方米停車場,配有中央空調系統、雙向電力自動扶梯系統、消防監控預警系統、信息化經營系統、專業化物業管理系統,由這五大系統打造的五A級智能商廈甫一建成,商家便蜂擁而至。大鐘寺愛家收藏品市場一位副總告訴我,市場大樓2004年春落成,2月中旬啟動招商,6月5日開業時,招租率已達到97%。
不只北京如此,如今幾乎每座稍具規模的城市,都有古玩市場。我曾到過上海城隍廟古董市場、蘇州觀前街白玉城、拙政園玉器市場、成都送仙橋古董市場、西安八仙庵古董市場、朱雀大街古玩城、沈陽南湖公園和盛京古玩市場、安徽蚌埠古玩城和新工地等古玩街市、河南安陽古董市場、河南南陽、鎮平玉石市場、廣東四惠和揭陽玉石市場、昆明花鳥玉器市場,就連一些不大起眼的縣城,如河北三河縣、辛集縣,也都有玉器古玩市場交易市場。場面有熱有涼,生意有旺有淡,但都養活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從業隊伍。
為什么玉器市場能遍地開花?因為有生意可做,有錢可賺。
玉器收藏歷史,在中國已經非常久遠。據《越絕書》記載,周武王伐紂時,收繳商王朝的玉器數以萬件,可見商王已經開始了玉器的收藏。這還不算最早,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了婦好墓,在這位商代第23世王武丁的妻子的隨葬品中,玉器就有755件,都是她生前用過或是很喜愛的,其中就有若干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玉器,無疑婦好生前也是個玉器收藏者。婦好的時代距今已經3000多年了。
千百年來,玉器收藏歷經了從王公貴族壟斷專享到向民間逐漸普及的漫長階段。至今,我們看不到宋明以前有關民間收藏的文字記載,這不光是因為早先的封建文人只為王公望族、達官貴人樹碑立傳,主要還是由于中國古玉器貴族化傾向所致。宋明時期,玉器的功能隨著人們文化視野的開拓同時得到拓展,平民的某些美好愿望也寄托玉器來負載,正是玉器世俗化的萌始,才使民間玉器收藏得以盛行。至此,玉器的民間收藏一發而不可收。
收藏是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玉器的民間收藏,更有另外一層意義,“君子比德于玉”,藏玉佩玉,歷來被視為具有德行操守的表現,而不獨是身體地位以及財富的象征。另一方面,一件玉器,往往集中體現了某段特定歷史時期的豐富蘊涵和一個民族的智慧才華。小小物件,有著探究不盡、玩味無窮的文化意蘊,使人真切感受到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博大和深邃,激勵人們倍加呵護與珍惜。當今中國興起的收藏熱,不少收藏家是具備這種心態和認識的,當然,當做首飾一樣佩戴于身用來裝飾者有之,源于民間傳說求富貴、保平安者有之;當做一種樂趣玩賞體味者有之;當做一種投資手段,以求增值獲取利潤者亦有之。這一切,都會促進源遠流長的中華玉文化的興盛和發展。作為一種流通于市場的商品,玉器對于繁榮經濟,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報刊,紛紛開辟收藏類專欄,許多電視臺,推出類似央視《鑒寶》那樣的欄目,這對收藏熱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每個周末黃金時間段的《鑒寶》欄目,在現場觀眾“比眼力,猜價格一錘定音”的齊聲高呼中,一件件收藏品登場亮相,觀眾猶如看一部懸念片,主持人將那藏品叫做“寶物”,將登臺者稱做“持寶者”,最大的懸念便是“寶物”值多少錢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東西,經專家法眼鑒定,揭謎一樣地亮出一個令人吃驚的價格,觀眾心里難免會漾起一陣波動———原來這東西這么值錢!怦然心動中,收藏便更增加了一分熱度。正所謂奇貨可居!
一般說來,玉器收藏,較之字畫、瓷器、青銅器收藏,有一個相對的安全底線。字畫、瓷器、青銅器一旦是贗品,其價值與真品便不可同日而語,比如青銅器,一件偽古貨色,無異于破銅爛鐵。而玉器則不然,即使看走眼,將新貨當做老件吃進,那玉本身也是有價值的,除非缺乏基本常識將石頭或料器當做玉。但任何收藏一旦走向純功利目的,驅動力僅是價值的提升和利潤的謀取,它的人文精神內涵勢必遭到貶損,導致收藏品市場渾濁不清甚至是畸形發展,同時導致玉器知識的普及和玉文化的傳導扭曲變形。
我的一個很有身份的朋友,一位著名作家,一天晚上給我打電話,語調里透著興奮,說他剛剛購進一件玉器,和田料,賣家說是仔玉,精工好料,讓我去看看。第二天我到朋友家,見是一件劉海戲金蟾把件,器型不小,白度算得上一級白了。但一搭眼,就有種別扭的感覺,物件呈現出一種死而不活的板滯相,那白顯得硬,顯得僵,也有點兒刺眼,缺乏和田玉特有的溫潤、生動和內斂的感覺。再細看,破綻就一一呈現出來了。
朋友見我半天不說話,擔心地問:“不是仔兒,是山料?”我在心里琢磨怎么回答。見我還沒吭聲,朋友的擔心增加了一層:“難道是青海料?”我問:“在哪兒買的?”
朋友說是某某介紹的一個玉販,因為是熟人介紹,那玉販在價格上還優惠了不少。
他說的某某也是我的熟人,一位出版家。某某不會坑他,這是我確信無疑的,問題是,某某也被裝進去了。
我只好將我的判斷如實相告:“這不是玉,是料器?!迸笥巡幌嘈牛骸傲掀鳎磕檬裁茨芎铣沙鲞@樣的東西?”
其實這種合成料器在玉市并不少見,乳化玻璃加鉛粉,再加進點兒有蠟質類的填充料,用模具鑄出來,一件玩意就成了。玻璃潔凈透明,鉛粉可以增加比重,蠟質類填充料可以掩蓋玻璃的透明和賊光,一個小作坊就能出產這種東西。這種東西,對于一些不熟悉玉性特質的收藏愛好者,具有很大的欺騙性。
我讓朋友在放大鏡下觀察,看那玩意的紋飾,看那料子里面隱約可見的氣泡。合成料器是用模子澆鑄出來的,所以無論陽紋還是陰紋,都不會有工具雕琢的痕跡,而澆鑄又很難避免料器內部留下氣泡。這件劉海戲金蟾,作假者可能唯恐不真,為增加料器的比重多加了鉛粉,結果弄巧成拙,掂在手里,反倒比真玉還壓手。將這些破綻一一告訴朋友,朋友只能連呼上當。
在我的故鄉陜西,幾年前揪出一個貪官,此公在吃喝嫖賭之外,有一個雅好:收藏。實際上所謂收藏不過是斂財手段之一。名人字畫、古物珍玩,都是錢,而送的收的都免了赤裸裸鈔票交易的俗氣。東窗事發后,在量刑定罪時司法人員遇到了麻煩。麻煩不在于他的狡辯,他為自己辯解說,接受別人送的東西,是藏友之間的互通有無,人給他送,他也給人送。這辯解當然站不住腳,人家送他一幅黃胄的畫,他送人家一張自己的書法,那價值自然是天壤之別。麻煩的是,他的“藏品”里有一部分是玉器,其中案發之初媒體曝光最多、最令人咋舌的是明代一套七件文房玉器和一件清代觀音玉雕,據估計僅這兩項,價格已在五十萬元以上。但法院判決前讓專家鑒定,專家卻說都是假的,一套文房是偽古,觀音玉雕連玉也不是,是料器。按什么數目來量刑?貪官是按真的接受的,也按這禮品的分量給行賄者辦了事,不算受賄于法不容,于理不通;算是受賄,又怎么算?錢數怎么定?這一切都于法無據。鑒定結果也讓這個貪官大出意料,因為當初收到這禮品時,以為是件寶物,滿心歡喜,藏之密室,從不示人,痛痛快快給人家辦了事,殊料他竟給人耍弄了。
也有撿了洋落兒的。我曾見過一位朋友從潘家園地攤上淘來的一方玉硯,硯體為蟬形,高足插手,和田白玉料,上部雕一龍,龍頭龍尾繚繞墨池,兩邊雕琢祥云,局部水銀沁,整器包漿飽滿,插手內雕有“靜齋”銘。攤主開口要價兩千,朋友知道是件好東西,一聽這價心中暗喜,嘴里卻一口咬定說是仿古新器,那沁色是做上去的,而且做得很糟糕,品相不佳,紋飾風格不協調,等等。經討價還價,攤主按仿古件800元賣給了朋友。朋友看那紋飾估摸是明代東西,回到家,細看那工、那沁,更加相信自己沒有走眼,只是不知道那“靜齋”為書齋名還是人名,若是書齋,何人書齋?若是人,何許人也?心里癢癢,便去請專家鑒定,專家果然斷定為明代玉器,并告訴他靜齋乃明初學者葉子奇,字世杰,號靜齋,又號草木子,浙江龍泉人,曾任巴陵主簿,后棄官歸里。洪武年間因事下獄,在獄中撰《草木子》四卷,內容從天文律歷、自然生物,到時政得失、兵荒災亂,極為廣泛。專家評價是一方難得的玉硯,價格不應該低于5萬元。朋友自然大喜過望。直到現在,這方玉硯仍是他最珍愛的一件藏品。
很多玩收藏的人,吃虧上當的事,一般都隱忍不宣,外界也不感興趣。一旦誰得手撿了個大便宜,大家便交相傳播,這與“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民諺正好擰了個個兒。所以大家常常聽到的是某某花很少的錢,弄到一件值老鼻子錢的玩意兒,在津津樂道的背后,是一種僥幸心理所產生的神往,豈不知收藏需要經驗和學識,需要理性和智力,更離不開風險意識,但這一切并未引起眾人足夠的重視。這是當今大眾收藏熱中的一個大隱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