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成為傅抱石作品最大的收藏機構
南京博物院成為傅抱石作品最大的收藏機構
南京博物院成為傅抱石作品最大的收藏機構
作為江蘇畫派的領軍人物,傅抱石(1904~1965)對中國山水畫的創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特定的歷史原因,南京博物院在上世紀70年代收藏了傅抱石365件中國畫作品;今年初,傅抱石家屬又捐獻傅抱石寫生畫稿、著述手稿、自制印章等500件左右,南京博物院成為傅抱石作品最大的收藏機構。
南博所藏傅抱石作品因其來源可靠,無一贗品,故成為傅抱石作品鑒定之“標準件”,且藏品中神品妙品無數。其中,《瀟瀟暮雨》為其中年時的山水畫代表作,《李太白像》則為晚年的人物畫精品。
1945年,傅抱石41歲,移居重慶西部金剛坡已是第七年。金剛坡對于傅抱石來說意義重大。日本侵華伊始,傅抱石隨政府機構遷移至重慶,家住群山環保的金剛坡下。住房雖為年久失修,凋零朽敗的農舍,但周圍的自然風光雄偉清麗,饒有畫意。傅抱石遇到金剛坡,真如虎添翼。金剛坡激發了他的繪畫靈感與理想,在激情洋溢的實踐中完成了自己的繪畫語言與風格——“抱石皺”。這一時期,傅抱石常以巴山雨景為題作畫,《瀟瀟暮雨》即為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該作風雨飄搖,樹木彎身,紅衣僧人,冒雨歸寺。狂掃猛皺的繪畫魔法,直將觀者揪入其境。
《李太白像》為傅抱石1963年去世前三年所作,為后期代表作。李太白為天才型的詩人,傅抱石為天才型的畫家,且二人同為嗜酒如命,借酒力生靈感催激情,完成佳作的名人。畫中詩仙紅梅花樹下倚石而坐,持杯望月,若有好詩盤旋胸中,隨時噴薄而出之情狀。整幅作品錯落有致,一氣呵成。傅抱石對此作非常滿意,自題云:“余所寫太白像,以此較為滿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