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墨荷寄情懷
多花墨荷寄情懷
多花墨荷寄情懷
清初畫壇,出現了一位襟懷磊落、畫風縱狂的怪杰,被世人稱之為“有仙才”的八大山人,即朱耷。
八大山人愛畫荷花,有許多畫荷的精品存世,但大都是一花片葉并留著大片令人尋味的“余白”為特色。這幅縱185厘米,橫91厘米紙本《墨荷圖》,卻是多花多葉,大小石頭多塊,墨氣滿乾坤為特色,表現了涸塘風動“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意境。以潑墨繪荷葉,墨色華滋,交迭而上;以細筆寫荷花,線條自如,蓮瓣多姿。卵石以潤筆圓轉而成,石壁用焦墨拖擦而就。你看,光溜溜的卵石,宛如破土而出的春筍;大面積的巖石,仿佛飛流直下的瀑布。《墨荷圖》在藝術處理上有它的獨到之處。布局虛實相生,筆墨蒼勁圓秀。突出于前景的墨荷襯托于巨大而淺色陡壁;下邊七根斜直的荷莖,相輔相成。安置的四、五個直立的卵石,錯落有致。上首大塊空白,一朵怒放的蓮花,昂首天空,左側空白,又以落款和印章補充,道空也不空,達到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藝術境界。另一個特點是意盡毫止,不落常套。雖見滲墨,但又不覺臃腫,反而更覺得逼真。畫石用筆簡括,豐隆圓厚凝重;寫荷,落筆酒脫,潑墨亂而不雜,且錯開溪石的阻壓,亭亭凈植,呈現出屈強傲岸姿色。整個畫面,以筆墨的形式美與景物的自然妥貼,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統一、清風高潔的藝術境界。
寫物以附意,揚言以證事,這是我國古代文人詩畫的獨具傳統。《墨荷圖》隱晦而又明朗地表現朱耷一種悲愴脫俗的情懷。朱耷的寫意花鳥,格調冷逸,意境高深,具有深刻的寓意,耐人尋味。他一生對明王朝覆沒之痛,隱之于心。傳說他從不為清朝權貴作畫,而對貧民無不應酬。此件《墨荷圖》立軸為他晚年力作,一件傳世珍品,不可多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