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灰年畫底稿 民間藝術精華
撲灰年畫底稿 民間藝術精華
撲灰年畫底稿 民間藝術精華
山東高密存有一古老的年畫畫種,名“撲灰年畫”,為手繪。所謂“撲灰”是其為增加同一畫面輪廓的數量,借柳枝炭條之灰,所采取的一種復印方法。只要不斷在畫面輪廓之上描上炭灰,即可反復印刷,可說是一種較原始的印刷術。輪廓印出后,即施以彩繪。彩繪時,上墻的畫紙,有時一上就是幾十張,要由多人分工來完成,這些人中有負責開臉的,有負責上色的,還有負責拿著各式現成的花模,蘸著顏色往上磕花的。在年畫行里,他們被依次稱為“大把刀”、“二把刀”、“三把刀”,此稱謂亦代表技藝高低。
因是批量生產,為了加快繪制,年畫藝人還自制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繪畫工具,如單畫松樹葉子,就有用硬紙片剪成梳齒狀,蘸墨來畫的,再如用燈心草的莖,捆扎成團,蘸墨來磕的,此法使得畫面巧拙相雜,野趣橫溢?!皳浠摇彼玫漠嫎拥赘澹猿鲎援數赜忻哪戤嬎嚾酥?,其用墨色線條勾勒輪廓,線條簡潔明朗,富有力度,技法與國畫中的白描相類似。
畫樣未被使用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初繪時的面貌,從中可窺探到高密年畫藝人扎實的傳統繪畫功底。一張畫樣底稿可使用多年,破了舊了,還可用透明的紙摹寫翻制,或直接用炭條灰撲印翻制,使其世代相傳。圖1畫樣,被反復使用過,上留有較深重的炭灰描痕。僅此一稿的成品畫,筆者在當地就曾見過一家三代,在不同時期所畫的作品。
另有一畫樣底稿很奇特,上畫一只老虎,此畫樣不是用來描灰撲印,而是直接供人上色彩繪。其勾勒的墨色線條極為繁縟,所表現的虎體毛發根根纖毫畢顯,顏色分深淺層次,很有質感。更為奇特的是,它也像撲灰印輪廓畫稿一樣,成批呈現,且所繪的老虎體貌,近似復制,少有差異。下這般氣力,做出這等活來的人,在當時可能也算是獨一無二的,提起這樁事,現在上年紀的年畫藝人仍嘖嘖稱道。
此類畫樣底稿,亦可稱是年畫的傳世畫譜,它積累了民間藝人創作的精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