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流轉見文字力量 元明書家作品行情看漲
翰墨流轉見文字力量 元明書家作品行情看漲
翰墨流轉見文字力量 元明書家作品行情看漲
時間:2007-09-06 00:00:00 來源:東方早報
拍賣
>翰墨流轉見文字力量 元明書家作品行情看漲
 |
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代表,自古以來就有“書畫同源”之說,然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與國畫拍賣持續火熱的現象相比,書法似乎總占據配角的地位,但在近期的藝術品拍賣中,一個悄然出現的現象是,無論是古代書法,抑或是現代名家書法,行情無不看漲,一些拍賣公司更是推出了書法拍賣專場,發掘這一被低估的藝術品寶藏地。以308萬元成交的王鐸行書《沙河鎮作五言律詩》、以1111萬元成交的文徵明行書都是近期書法拍賣的亮點之一。
元明書家引領
中國書法的拍賣一直以來不乏天價之作,其中,2003年隋人書《出師頌》以2200萬元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定向拍得,2004年,一件鮮于樞的草書《石鼓歌》在北京翰海更是拍出4620萬元成交價,但這些畢竟只是特例。
去年底,中國嘉德拍賣公司開始推出“食盫齋珍藏中國書法”專場,從古代的趙孟頫、鮮于樞、祝枝山、董其昌,一直到現代溥儒、黃賓虹、張大千等,50余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董其昌的《行書汪繼環墓志》拍出143萬元,而在此前的北京翰海拍賣會上,董其昌《楷行書臨諸家帖》卷也以174.9萬元成交。
引領其后書法行情的正是元明書法家,尤其是趙孟頫、文徵明以及被稱作“南董北王”的董其昌與王鐸。在去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文徵明的一件《自書雜詠》手卷曾拍出462萬元,而前不久在北京匡時上拍的文徵明《行草七言詩》更是拍出1111萬元的紀錄。2006年,一件估價80萬至120萬元的王鐸《書法》在西泠春拍中獲價205.7萬元。
王鐸書法前不久共有7件作品成交價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在中國嘉德春拍中,其《自書詩文稿》冊頁拍出了212.8萬元的高價,高出估價近3倍,西泠印社拍出的行書《沙河鎮作五言律詩》,原本估價100萬至150萬元,最終以308萬元的高價成交,創下王鐸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并不僅僅是書家
除了古代名家書法,近代以來的名家墨跡同樣受到關注。
與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是,書法作品的市場價值,除了取決于書法的價值,也與作者名頭的大小相關。這既指作者在書法方面的藝術成就,也包括其社會知名度。一些在歷史上知名的政治人物、學者的墨跡因此同樣受到追捧,如中貿圣佳拍出的康熙御筆朱子詩軸(660萬元)、慈禧太后的書法以及曾國藩、李鴻章等墨跡拍價同樣不菲。
即將于9月中旬舉行的嘉德四季拍賣也專門開辟了一個書法專場,其中于右任書法專題有40余件作品上拍。北京匡時前不久也決定在秋拍推出“二十世紀名家翰墨專場”,在這一專場中,一大批從未露面于拍場的近代名人墨跡將會亮相。匡時拍賣公司負責人認為,之所以舉辦書法專場拍賣,是因為當前正在建立書法價格體系,需要拍賣公司去引導市場認識書法的價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