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外畫廊的市場攻略
全球化:中外畫廊的市場攻略
全球化:中外畫廊的市場攻略
時間:2007-09-04 00: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收藏
>全球化:中外畫廊的市場攻略
常青畫廊推出陳箴的作品
“全球化”的世界藝術市場格局在悄然中變化著,亞洲當代藝術尤其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勃然崛起,“引無數畫廊盡折腰”。關注亞洲和中國當代藝術的畫廊逐漸壯大,國際藝術市場將出現新的契機。面對亞洲和中國藝術市場的巨大潛力,藝術的最大經營者———畫廊業主們“搶灘”工作逐步拉開,他們擴大陣營,打合作戰、打海外戰,一種全球化布局和經營策略正在上演。
跨國合作
首先,交流與合作為畫廊海外經營的第一步。亞洲乃至中國買家的成長零海外畫廊看到了巨大商機,他們逐步加快與異國畫廊的交流與合作,舉辦跨國的藝術家交流展,乃至合作辦展共同分成等等,對于剛剛起步或改變藝術經營方向的畫廊來說,這些無疑是最靈活、最便捷、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經營模式。畫廊與畫廊之間通過對方的本土資源及文化底蘊,就可以迅速了解彼此市場的訊息和喜好,建立國際化視野和交流平臺。許多中國活躍的畫廊也在各顯神通。
中國設點
此外,中國藝術界出現了很多海外畫廊的身影,這在過去是幾乎沒有的。意大利的常青畫廊、德國柏林的空白空間、英國的中國當代畫廊、瑞士的麥勒畫廊還有上海的香格納畫廊等等。來自臺北的大未來畫廊、索卡藝術中心、新加坡的季節畫廊等也都是這一趨勢的身影。麥勒畫廊的老板Mr. Meile告訴記者,他經營中國當代藝術這么多年,一直都想在中國設立分畫廊,以便更加快捷地了解中國藝術市場動態,與中國藝術家聯系和溝通,在中國推介海外的杰出藝術家。蘇黎士Avanthay Contemporary畫廊老板Ms·Avanthay說,他們代理的很多中國藝術家雖然在海外已經享有聲譽,但他們希望能回到本土,在自己的國家擁有更多展示的機會,讓國人也了解他們的作品和藝術創作。他們采用在中國發展合伙人制的分支機構的方式,如北京U空間與德國BüroFriedrich-berlin 、瑞士麥勒畫廊與艾未未的北京藝術文件倉庫等的合作都是其中成功事例。
全球布局
有的畫廊更是做出了國際性的網絡布局。如新加坡季節畫廊藝術總監楠楠告訴記者,畫廊力圖在國際平臺上將中國當代藝術更好地推向世界,在全球范圍內不斷設立分支,2003年在北京,2005年在雅加達,今年5月在蘇黎士分別開設展示空間,而美國紐約將是下一個目標。他們將采用巡回展模式,每年基本上有11個大展,都以巡回展的方式陸續在各個空間展出。
種種跡象無不表明,畫廊全球化經營模式在加速、在完善,力圖適應全球化的挑戰。
 |
虞姬 張鵬 季節畫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