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制造了“瘋狂的石頭” 和田玉價狂飆的背后
誰制造了“瘋狂的石頭” 和田玉價狂飆的背后
誰制造了“瘋狂的石頭” 和田玉價狂飆的背后
一塊躺在河中葡萄粒般的石子,出水后幾經倒手,身價狂飆,這塊“瘋狂的石頭”就是新疆和田玉。從浸在昆侖山雪水中的石子,到戴在頸項上的名貴飾物,迅速制造了一波波行情的和田玉,眼下沒人說得準還會“瘋狂”成什么樣。
“瘋狂石頭”離譜玉價
在出產玉石的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畔,當地人稱這里每年都會出現1000個百萬富翁、100個千萬富翁。
和田市布亞鄉的艾則孜2003年挖出一塊重約3公斤玉料,一出水開價就是25萬元,頭道販子收了轉手就60萬元,沒出和田市幾經倒手就170萬元了,最后570萬元賣給北京的一個老板。
一夜暴富的神話在玉龍喀什河兩岸演繹,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常年在挖玉、倒玉、加工玉,最多的時候僅河床上就匯集了近30萬人。和田工藝美術玉雕廠廠長刁文奎如此形容:“太瘋狂了,現在挖玉、買玉都像在押賭。”
新疆寶玉石協會秘書長易爽庭說,價格升得最快的玉石是采自玉龍喀什河的仔玉。“好仔玉每克的價格都能上萬元,比黃金要貴得多!即使差一點的仔玉,每公斤也在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仔玉產量急速下降
一路狂飆的新疆和田玉,迅速吸引了聞市而動的商家。在和田市,幾乎每條街都有若干玉器店,隨處都可以成為交易的場所,小商店、理發店、裁縫店……好像每個人都能從口袋里摸出幾塊小仔玉,買賣隨時可以進行。
而2000公里外的烏魯木齊則迅速成了全國最大和田玉集散地。截至2006年底,僅烏魯木齊市已有2000多家玉器經營店,當年新增玉店就有800多家。
與“滿街玉店、滿柜仔玉”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和田白色仔玉產量銳減。據了解,近十年來,玉龍喀什河從河床表面一直挖到二三十米深的生土層,年產仔玉料從15噸逐漸下降至10噸左右。易爽庭說,總產量下降還不明顯,但好的白玉仔料的產量卻在急速下降。
2006年是大型機械進入玉龍喀什河采玉最嚴重的一年,從和田市玉龍喀什河大橋溯流而上的100公里內曾聚集了近3000臺的挖掘機和20多萬挖玉人。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國土資源部下發限采令,2006年下半年,大型機械才全部從河床中撤出。當地政府亦采取發放“采玉證”來限采。老挖玉工克里木·艾力遺憾地說:“現在玉石值大價錢了,但連牙齒一樣大小的白仔玉都很少見了……挖完了!”
籠統“國標”市場混亂
在不少人眼里,和田玉市場是一個謎一樣的地方。當今中國玉石市場是個“秘境”,外行人很難摸著門道,無論是玉價,還是玉質都深淺難測,不敢輕易涉足。人們期待玉石鑒定技術標準能撥云見日,還消費者一個清晰透明的市場,但新“國標”似乎更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新標準將“和田玉”統冠所有理化性狀為透閃石的玉料,這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羅斯玉。易爽庭說:“這三種玉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含鐵和氟的鈣美硅酸鹽。”
烏魯木齊一位好玉的收藏家石剛認為,在玉料品質、市場價位上,和田白玉與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有著巨大的差別。
新國標會令消費者摸不著頭腦,以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冒充和田白玉的行為將變成合法,價格欺詐的情況只會加劇。
玉價飛漲誰為幕后“操手”
和田玉巨大的利潤空間讓人心動,并吸引不少投資者的介入,更拉動玉價直線上升。不少消費者開始揣測,和田玉價會不會如同普洱茶一樣人工炒作的成分太多?其幕后是否有操控之手?
新疆和合玉器的負責人葛粹亦認為,和田玉的價格飛漲是與近兩年人們對和田玉認識的深入和需求量的增大,在產量急劇下降的情況形成的“剪刀差”造成。她說:“不排除商家及和田玉產地保護、挖玉成本上升等因素對和田玉價格的影響,但供需矛盾才是導致和田玉價格飆升的根本因素。”不少業內專家對和田玉上升的空間繼續看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在和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奧運會會徽、福娃采用和田玉,已使普通百姓對和田玉的追捧加溫。“不少人都喜歡在身上掛一件玉飾,圖吉利,所以和田玉的上升空間還很大,極品有可能價比鉆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