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件國寶書畫亮相保利 僅展出10天
24件國寶書畫亮相保利 僅展出10天
24件國寶書畫亮相保利 僅展出10天
宋徽宗的《瑞鶴圖》、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唐寅的《悟陽子養(yǎng)性圖》……上周末,作為新保利藝術博物館開篇之展——《曠代風華》,將24件常年“養(yǎng)在深閨”的國寶級書畫作品首次集中展現(xiàn)在市民面前,為京城送來一股幽幽墨香。
24件展品估價近20億元
上周六新保利藝術博物館新館揭開面紗,一位精神矍鑠的白發(fā)老者一直在展廳徘徊,流連于每件展品前。他是這批國寶的娘家人——遼寧省博物館副研究員戴立強。
“24件展品件件堪稱國寶,總估價近20億元。其中1級品16件,其余全為2級品?!贝髁娊榻B,其實此次展覽經過二輪申報才得以舉辦。第一次由于一級品數(shù)量超標“嚴重”,國家文物局8月初專門派專家小組,親赴遼博確認審核最終出訪文物名單,并特批了它們的京城10日游旅程。
如此精彩的展覽為何只展10天?
“年歲大了,東西自然金貴?!贝髁婏L趣地比喻說。這些展品涉及唐、宋、元、明四代,最老的手卷快1400歲了,最小的也近500歲。如此高齡對溫濕度很敏感,對紫外線、紅外線等標準幾乎‘苛刻’,所以不適應長期展覽。
“這些珍品一年出來的次數(shù)都有嚴格要求,有些連我平時在館里也看不到,機會難得?!贝髁娬f。
《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爭議多
每件國寶背后都有美麗的故事,其中兩件的作者至今無從考證,因此更顯得撲朔迷離。它們是北宋的《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和南宋的《寒鴉圖》。
東晉顧愷之是畫家四祖之一,他按三國曹植名篇《洛神賦》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真跡早已杳無音信。目前僅知存世6件摹版,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件,故宮三卷、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一卷及遼博一件。
“這件展品自清初修補后,就一直保存原狀。”戴立強指著長635.3厘米的長卷,一一解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指人與山的比例失衡,人物顯得比山還大,江河之水面沒有波浪,不會泛出江河邊),這與唐人記載的魏晉書畫風格十分吻合,畫面上脫落部分的白色是清初補上的托底襯絹。因為這是目前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樸的一件,所以甚至有學者猜測這就是原作?!?
南宋《寒鴉圖》的作者也是佚名。由明至清,一直流傳此畫為李成之作,但近代學者認為此畫為范寬或其流派的精品。這幅南宋初年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誰,至今仍無定論。
手卷縱觀字畫演變史
“除了偶爾出去抽根煙,實在舍不得出展廳?!贝髁娕d奮地說,“這次來的24件展品均為手卷,他們串起了唐、宋、元、明四代書畫史。平常在‘家’不舍得一次都拿出來,這次借著‘護寶’進京,當然要多看兩眼?!?
專家一邊講述綿長的歷史,一邊拿展品作例子:中國書法發(fā)展到魏晉,篆隸草行楷5體基本定型。唐尚法、宋尚意、元出新。也就是說,唐人規(guī)范筆法結構。比如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飄灑寫意,成為“模板”;宋代,書法家開始注重審美情趣,比如趙佶的《草書千字文卷》氣勢一氣呵成,如長江奔騰;元代新人輩出,比如鮮于樞草書《草書王安石雜詩卷》恣意灑脫,別有一番韻味。
唐前,中國繪畫以人物為主;之后逐漸形成人物、山水、花鳥逐科并行風格;至宋構圖嚴謹、設色精致的院體畫興起,代表作是宋徽宗真跡《瑞鶴圖》;元代文人活躍畫壇,《皇象急就篇卷》的作者趙孟頫\就是代表之一;明時,文人畫、院體畫、民間畫并行不悖,唐寅、沈周等大家影響深遠。
圓明園4肖首長期展出
喬遷新居的保利藝術博物館將原有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和石刻佛教造像精品陳列,在充實近30件珍貴文物后,也一并重新對外開放。
曾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昔日圓明園海晏堂前12個銅生肖獸頭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豬首重新亮相新展廳。
“除了這些原來的鎮(zhèn)館之寶,此次新館又充實了一批文物,絕大多數(shù)是罕見的珍品乃至孤品,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保利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如商代墉方鼎銘文多達37字,是極少見的商代長銘銅器,且明確標明鑄造于商紂王二十二年,可據(jù)此補充排定商代“周祭”的歷譜,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