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銅馬首下月蒞港拍賣
圓明園銅馬首下月蒞港拍賣
圓明園銅馬首下月蒞港拍賣
時間:2007-09-03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拍賣
>圓明園銅馬首下月蒞港拍賣
 |
失落一個半世紀的圓明園海晏堂遺珍馬首銅像驚現香港,成為蘇富比拍賣行今秋拍賣會的焦點推介。這是繼七年前該行與佳士得拍賣行分別在港拍賣虎、牛、猴首惹起廣泛爭議后,再度在港拍賣圓明園遺物,蘇富比更估計馬首成交額將超過六千萬港元,比前「三首」的總成交價高近倍之多。
下月九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將拍賣逾二百件珍品,最為矚目的是圓明園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鐘」噴泉人身獸首銅像之一的馬首銅像。馬首銅像由來,據悉是乾隆皇帝特意命人在圓明園內興建的十二生肖報時噴泉,馬頭銅像為其一,其造工精美,極難見于其余銅首。
不少收藏家感興趣
一九八五年牛、猴、虎首銅像在美國被發現,幾經流轉于二千年在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拍賣,都被北京保利集團以高價投得,重歸中國。豬首銅像則由全國政協常委何鴻燊數年前出資購得,并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
拍賣會透露,目前已有不少收藏家對今次拍賣的馬首銅像感興趣,其中不乏中國收藏家。今次拍賣的包括明清宮廷瓷器及工藝品,特設兩場專拍包括「清宮遺珍」和「玲瓏綺秀──私人收藏清代御制瓷器工藝珍品專拍」,拍品逾二百件,傳媒預展將于本月五日舉行。
現時十二生肖銅像中已知下落的包括:虎、牛、猴、豬首銅像,現存放于北京保利博物館;兔和鼠首銅像存于一名歐洲私人收藏家手中,今次拍賣的馬首銅像據傳一直被一位臺灣藏家收藏。
文物局曾要求歸還
圓明園失散文物是炎黃子孫揮之不去的百年情結,二○○○年四月底兩大拍賣行在香港拍賣虎、牛、猴首的活動備受公眾關注。當時國家文物局專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指出:圓明園文物是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時劫掠出境的,是中國人一直強烈要求索還的珍貴文物。
國家文物局認為,上述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質是「戰爭期間被掠奪的文物」。關于這一類文物的歸還,國際法上的先例在上個世紀就已出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于1995年提出了一個現代國際法的原則: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里所說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一是不論戰爭何時發生,二是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歸還要求。這個原則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此外,中國政府1996年簽署《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文物返還的公約》時曾鄭重聲明:中國保留對歷史上被非法掠奪文物的追索的權利。
港無加入國際公約
但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亦透露,根據「一國兩制」原則,內地有關保護文物的法律法規及簽署的國際公約并不適用于香港,而香港恰恰在文物保護的立法方面不健全,也沒有參加這方面的國際公約,使從事非法文物交易的不法商人和商業機構有可趁之機。
另外,今屆蘇富比拍賣會中共有一千一百多件中國藝術珍品和珠寶,總估價逾十億港元,例如齊白石的藝術杰作《滿堂吉慶》、徐悲鴻寓意家國激情的《猛獅圖》、李可染富于革命浪漫主義色彩的《婁山關》、蔣兆和創作于抗戰期間從未公開發表的《老父操琴豈奈何》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