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200年工藝獲新生 天龍八部“復活”
失傳200年工藝獲新生 天龍八部“復活”
失傳200年工藝獲新生 天龍八部“復活”
時間:2007-09-03 00:00:00 來源:CCTV.com
資訊
>失傳200年工藝獲新生 天龍八部“復活”
斷代200多年的鑄胎琺瑯工藝品:“佛寶天龍八部”,昨天首次在京城百工坊公開面世,同時記者還從國家商標局得到證實,與此相關的“天龍八部”商標目前已被商標局受理。
此次展出的“佛寶天龍八部”由金庸題名。而“天龍八部”商標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米振雄和甘丹(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一起共同申請注冊,并借用了金庸題名的后四個字“天龍八部”。
作為北京工藝“四大名旦”之首的琺瑯,自元代興起,清朝康熙年間達到鼎盛,一直由宮廷造辦處生產,專供皇宮貴族享用。從200多年前的嘉慶年間起,鑄胎琺瑯因工藝復雜、成品率低而逐年減少,以至工藝斷代失傳。
張同祿、米振雄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歷時兩年,經過上萬次反復燒制摸索,終于搶救性研制出鑄胎琺瑯工藝。“佛寶天龍八部”即是鑄胎琺瑯工藝斷代200多年后的第一套當代藝術珍品。
據介紹,“佛寶天龍八部”每尊高48厘米、直徑18厘米,由底座、天龍八部、祥云及八寶四部分組成,經過38道復雜的全手工制作工序,全球限量發行僅200套。
對這次搶注“天龍八部”商標的目的,張同祿大師表示,工藝美術要想發展,首先必須要重視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方面保護工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