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沒白走
山路沒白走
山路沒白走
多年前,筆者偶得一件清代的仿哥窯雙螭龍耳尊,其端莊又流暢的紋飾,令人愛不釋手。
那年初秋,我們去武夷山旅游,住在山腳的旅館里。旅館三面環山,景色極好。遠遠望去,山頂有一座古廟,被層層白云籠罩著,似仙境一般,有些神秘。同行的幾人都想到山頂一探究竟。
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已是中午時分了。當我們走進神秘的古廟時,才知它早已殘破不堪。不過大殿中還供奉著一尊佛像,飄散的香火中似乎還能看出往昔的印記。我們既興奮又新鮮,同行的二人便與其中一位老和尚閑聊起來,我則有點心不在焉,四處張望,希望能在這古廟里找到一兩件寶貝。
說來也巧,正在我陷入沉思之際,一位老者手捧一件器物走到我們面前,囁嚅著對老和尚說:“師傅,這東西不小心被我碰裂了,我……”老和尚正同人聊到興頭上,見狀,回了句“阿彌陀佛”,就示意他丟掉。我趕忙攔住,“先別丟,讓我看看。”
接過器物,只看了一眼,心里不禁狂喜。這分明是一件哥窯雙螭龍耳尊么,難道老和尚不懂這些?心里這樣想,雙眼卻又忍不住細細打量這龍耳尊。此器高約二十幾厘米,口徑大約十二三厘米,雙耳是螭龍頭,鼓腹,由上至下漸大,底足露胎,估計直徑也有十三四厘米。整件器物釉層厚澤,不規則的冰裂紋布滿器身,給人一種厚重的滄桑感。
可惜的是這器物的口沿處裂了一個三角形的縫,隨時有可能掉下來。盡管這樣,我還是十分喜歡它,便和老和尚說:“老師傅,我看你們的生活也挺清苦的,把這件東西賣給我,權當香火錢吧!”老和尚唱了一聲:“善哉!善哉!施主若要,盡管拿去。”我心里一熱,不過想到這古廟里的和尚生活確實清苦,后來把錢悄悄留下就和同事們離開了。
回到旅館,見同事們都露出詫異的目光,我笑了,告訴他們關于這器物的價值,在市場上是絕對難見的。這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真沒白走一趟,算是我們心誠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