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小刀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放眼望去,英俊的維吾爾族男子,幾乎人人腰間佩帶著一把小刀。新疆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因此,面對美味飄香的牛羊肉,各種精美的刀子便紛紛誕生了。這其中,以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出產的英吉沙小刀最為著名。
英吉沙小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刀具選料精良,做工考究,采用純手工鍛造制作而成。造型美觀,又有秀麗的紋飾,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而工藝特色,主要集中在刀把處。刀把的材質,有角質的、銅質的、銀質的和玉質的,非常講究。而無論哪一種刀把,英吉沙的工匠們都要刻上色彩鮮明的圖案花紋,有的甚至用寶石來點綴,玲瓏華貴,令人愛不釋手。
關于在刀把上鑲嵌寶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代西域有個水草豐美的地方,那里的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太平。一天,從沙漠里來了個能噴沙吐風的怪獸。一夜之間,美麗的家園變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原。為了奪回家園,人們與怪獸展開了激烈的搏斗。然而,怪獸兇猛異常,致使許多人丟掉了性命。后來,有人發現怪獸害怕耀眼的閃光。于是,人們把珍珠寶石鑲嵌在最鋒利的匕首上,借助珠寶炫目的光芒,終于將怪獸殺死。人們又回到了從前的家園,恢復了那里的美麗與富饒。當然,如今的刀把上,多以有機玻璃替代珍貴的紅綠寶石了。
這些年來,我陸陸續續地收藏了一二十把英吉沙小刀。一些是我從巴扎(維吾爾語,譯為集市)上買回來的;還有一些是朋友們送的。
有一套情侶小刀,講究的是“紅男綠女”。那把稍大些的刀把上,鑲嵌著一顆紅色的人造寶石;而另一把外形一模一樣,只是個頭小些的小刀,刀柄處以綠色的寶石替代。
一把在刀刃上刻著“艾力·阿凡提”的不銹鋼小刀,刀把用純錫鍛造成銀白色。其中,刀柄的尾端做成頂著羽冠的孔雀頭模樣,而孔雀優雅的“脖頸”上,鑲有兩塊象牙白玉,整個刀把,刻滿了美麗的花紋,間或有紅綠“寶石”點綴,美輪美奐。
最是那把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專門定做的小刀,更是精致華美。我有幸得到一把。這把刀,刀鞘金屬仿銀制,上面用紅綠藍彩色有機玻璃做成一對飽滿的心型,寓意著漢族與少數民族心連心;心型周圍,花團錦簇,紅綠藍“寶石”綻放著奪目的光彩。按下刀柄處的一個小小機關,便可利刃出鞘。利刃被做成牛角彎刀形,上好的鋼,锃亮中透著一股子寒氣,又用中文、維文及英文刻有制作者及出處。傳統的花紋“寶石”刀柄上,有四個舒適的手指握槽,無論是觀賞性還是實用性,均高出一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