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上海當代”的全新品牌
打造“上海當代”的全新品牌
打造“上海當代”的全新品牌
時間:2007-09-03 00: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訊
>打造“上海當代”的全新品牌
———博覽會運營總監洛倫佐·A·魯道夫專訪
2007年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再過兩天即將開幕,它是如何在上海落戶,如何籌辦及運營,又將以怎樣的標準呈現?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到了“上海當代”博覽會運營總監洛倫佐·A·魯道夫,一位曾經將90年代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改頭換面,變成世界頂級藝博會的神奇人物。
洛倫佐指出,他的目標就是將“上海當代”打造成一個全新的品牌。它不會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復制品,而是一種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不同于以往任何藝博會。世界各地的收藏家、策展人和藝術愛好者到上海來看展覽,不會是想看到在巴塞爾看到過的藝術作品,所以他必須帶來新的體驗、新的構思、新的作品和新的意義。洛倫佐說:“我們要有所創新,讓人們看到不同的東西,而不是復制,走老模式是沒有意義的。”
“這是一場在中國、在亞洲舉辦的國際性藝術博覽會。它之所以能舉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時機到了。”他說,“亞洲國家目前已經擁有很好的藝術市場和平臺,可與國際藝術界齊名。因此,亞洲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來迎接這場國際藝術盛會。”因此,博覽會運營方式的創新是他首要考慮的問題。如何吸引全球收藏家、藝術機構、藝術愛好者來參觀博覽會,對于運營總監來說最為重要。洛倫佐介紹了他們的高招:
首先,在參展畫廊和藝術家以及作品的篩選上嘗試了一下新的方式,以藝術家及其作品為核心:先選出頂尖的優秀畫廊,再讓畫廊給出方案推介怎樣的藝術家和作品?然后再在這些方案中進行選擇。只有頂級的藝術家、頂級的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才能體現出高規格、高質量的博覽會。另外,博覽會也為“新人”創造了展示的平臺,選擇了一大批具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作品。因此,“上海當代”特別策劃了“杰出藝術家”和“驚喜發現”兩個單元。這絕對是一場按照最高標準來組織和策劃的國際藝術盛會。此外,首屆“上海當代”在運營方式上還有另一個新的突破:引入了贊助商來贊助的方式。這些贊助來自銀行、奢侈品行業、時裝業、保險業和汽車業以及所有其他行業。因為藝術博覽會引吸來的人群也會對奢侈品、時裝和汽車感興趣。
對博覽會的投資回報,洛倫佐信心十足:“第一年,必然需要全額投資,投入大大超過回報;第二年就會好轉,投資額起碼減少一半;到第三年就可達到持平并開始盈利,未來5年盈利曲線會直線上升。”洛倫佐邊說邊用簡單清晰的曲線圖非常形象地做著說明。
洛倫佐還指出,博覽會不會披露具體的交易數據。他認為展覽現場的交易數據,雖然是博覽會舉辦成功與否的參考標準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博覽會的目標是建立起客戶群,而且不是一開博覽會馬上就會有客戶,更多地是著眼與將來會出現的那些客戶群。因此,很多國際畫廊來這里辦展覽,也是看中其未來的市場潛力。
博覽會要辦成功,就意味著優秀的品質和服務水平。“‘上海當代’藝術展將會是亞洲最好的一次展會”,洛倫佐非常肯定地說。他相信,“上海當代” 目前沒有對手。它是第一次亞洲藝術作品的展覽盛會,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歐洲和美國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也有以中國藝術品為主的中國藝術博覽會,但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別的展覽會像它這樣。或許,在未來的三四年里會出現競爭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