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跨海:“古道新彩”在美巡展整三年
絲路跨海:“古道新彩”在美巡展整三年
絲路跨海:“古道新彩”在美巡展整三年
3年前,轉企改制不久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旗下核心企業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在美國推出了“古道新彩——絲綢之路中國當代繪畫展”。直到最近,這一影響巨大的展覽才落下了帷幕,結束了在美國歷時3年的巡展歷程。此展是繼1998年“中華文明五千年”出展美國之后,又一個引起了美國公眾廣泛關注并廣受贊譽的展覽。
從2004年2月至2007年年初,“古道新彩——絲綢之路中國當代繪畫展”進行了橫跨全美的巡展,先后到訪華盛頓特區以及加利福尼亞、田納西、華盛頓、路易斯安那、蒙大拿、阿肯色、得克薩斯、北卡羅來納、猶他10個州,足跡遍及華盛頓、舊金山、紐約、達拉斯、密蘇拉、拉法葉等十幾個城市。每地的展出時間平均長達2到3個月,創造了中國藝術展覽在美國展出時間最長和巡展城市最多的紀錄,增進了美國人民對當代中國文化和社會的了解。
在美展覽期間,美國主流媒體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都派出記者對展覽進行了特別專訪,并大篇幅報道展覽盛況。《華盛頓郵報》稱展覽“提供了熟悉而又很陌生的新鮮體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道新彩——絲綢之路中國當代繪畫展”啟程赴美之前,中美雙方在北京曾搞了一個小規模預展,引起了各方關注。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美國貿易談判前首席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等貴賓,在預展現場高度評價此展,認為中美之間正在開啟著一個新絲綢之路時代。嘉賓們預言:展覽到了美國一定會受到熱烈歡迎。
當2004年2月18日至20日,展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子午線國際中心畫廊舉行期間,時任駐美大使楊潔篪(現任外交部長)與美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柯白、前副國務卿所羅門、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伯杰、前駐華大使李潔明等2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開幕式。楊潔篪還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由于來賓眾多,中美雙方的主辦單位別出心裁地針對貴賓、媒體和公眾設計了3個開幕式,所以整個展覽的前3天都是開幕式。
一個展覽為何擁有如此魅力,吸引了如此之多的各界知名人士,而且在美國一展就是3年?
首先自然是展覽的主題。絲綢之路是人類文明史上跨越時空、跨越文化進行交流的里程碑,是聯系東西方古代文明的紐帶。千百年來,在我國西部,絲綢之路留下了大量的印記,使那片土地富有一種特殊而神秘的魅力。多年來,有大量的學術書籍記述了那段歷史,也有許多文學家試圖描繪那片土地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但是,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當代繪畫藝術展卻從未到過美國。這是一個能給人帶來無限遐想的藝術主題。事實亦然,展覽給美國社會上層人士帶來了關于中國西部的全新體驗。西方很多人對于中國的西部,一方面知之甚少,感到神秘,另一方面在僅有的一點知識中卻包含了大量的誤解。甚至有人認為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絲綢之路早已消失,今天的中國西部是一片荒蠻落后的土地,已經沒有任何文化可言。當他們看到這些從藝術家和當地農牧民心靈中流淌出來的一幅幅動人藝術圖景之后,在吃驚之余,萌生了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重新了解中國西部的想法。“古道新彩”引發了不少美國人對于中國西部的向往之情,一些觀眾甚至建議主辦方以展出的作品為線索,發起組織絲綢之路新旅行。 有人留言:“絲綢之路跨越千年,更加魅力無窮。”展覽期間,參展的部分中國少數民族畫家經常出席不同地方舉辦的開幕活動,有人還應邀作了專題演講。
其次,展覽的作品富有代表性。為了使展覽做到完美無缺,中美雙方組成了一個“絲綢之路小組”,提前3年為展覽作了周密的準備。小組多次赴新疆、陜西、甘肅等地,與藝術家、民間美術工作者、文化界人士以及當地的老百姓進行溝通交流,并深入古絲綢之路的重點路段進行考察采風,尋找策展的靈感。最終他們確認把落腳點放在“絲綢之路當代中國繪畫展”,并且將主題凝煉為“古道新彩”四個字。經過精挑細選,86幅作品最終從千余幅作品中脫穎而出。這些作品分別來自喀什、烏魯木齊、敦煌、蘭州、西安等地,以油畫、國畫、版畫、農民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了古絲綢之路歷史的變遷以及自然、人文景觀的獨特魅力。作者既有中國西部最有實力的專業藝術家,也有來自當地沒有接受過任何美術教育訓練的普通農民和牧民。他們以獨特的視角、濃郁的中國特色的繪畫技巧,特別是他們發自心靈的對自然與生活感悟體驗,展現了西域高原大漠的歷史風貌和鄉土人情。
第三,美方主辦機構的影響力。中展中心在57年的對外文化交流和推廣商業展覽的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重要一條就是為每次活動選擇好最恰當的外方合作單位。本次展覽的美方合作伙伴子午線國際中心,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政府的外交官(多是退休的資深外交官)組成,以促進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為宗旨。該中心實力雄厚,社會資源極其豐富。“古道新彩”在每地巡展期間的觀眾中,除了政府高官、知名律師、參眾議員、文化教育界名流之外,也時時出現百威國際、可口可樂等多家全球500強企業總裁級人物的身影。
第四,長線計劃和精致細節。一個展覽用時6年:籌備3年,展期3年。實踐證明,這是本次展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長線計劃,展覽在籌備期,就與美國各大文化基金會、諸多博物館建立了經常性的信息通報制度,讓合作各方以及潛在的支持者、贊助者,都能及時了解展覽籌備的進展情況,使得展覽在對外宣傳、資金籌措、展館安排各方面有條不紊,而且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就了“古道新彩”的3年巡展。為了保障計劃的完整實施,展覽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雙方乃至多方的書面確認。上帝在細節中,魔鬼也在細節中,足以裝訂成為厚厚的一本書的往來傳真,及其背后精細的工作把魔鬼擋在了細節之外。
“古道新彩”這一對外藝術展覽中的成功案例,其持續時間之長、巡展城市之多,影響之深遠,不僅為今后的中美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空間,還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相關鏈接: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成立于1950年,是國家對外藝術展覽交流的主力團隊,也是中國唯一擁有全球業務的藝術展覽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藝術展覽進口商和世界最大的中國藝術展覽出口商。多年來,從國外引進了羅丹雕塑展、亨利·摩爾大展、達利藝術展等重量級國際藝術展覽,同時更最早把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李可染等中國藝術巨匠的作品以國家的名義推向海外。
轉企改制之后,作為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核心企業,中展中心承前啟后,肩負著開拓海外市場渠道、提升中國當代藝術在世界影響力的重要使命。在中法文化年期間,中展中心在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推出最大規模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并在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推出中國國家館,同時成功在海外推出包括“古道新彩——絲綢之路中國當代藝術展”在內的一批面向西方主流社會的高水平展覽。這些展覽均在海內外引起了極大反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