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小楷自出機杼
王寵小楷自出機杼
王寵小楷自出機杼
王寵(1494年至1533年),字履仁,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諸生,累試不利,貢入太學。擅詩文,精于書法,與祝允明、文征明并稱,與陳淳交往甚密。他是吳門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中期書壇的中堅。其書法初從師蔡羽,后以晉人為法,楷書汲取虞世南之風韻,行書則力追王獻之。何良俊在《四友齋書論》中說:“其書本出于大令”。王世貞亦云“書始摹永興、大令”。實際上王寵的楷書,尤其是小楷書法是廣泛吸收晉唐名家小楷之長而自出機杼。
王寵的書法藝術歷程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第二階段為28歲至35歲,第三階段為36歲至40歲去世。但就其書法風格而言,第一階段王寵頗受蔡羽影響,講求法度,此時書法作品以《自書詩卷》和《贈別家兄履約七首》等為代表。第二階段是王寵書法的成熟時期,傳世的作品較多,且為其廣取晉唐名家楷法的時期,行草則法二王、孫過庭。筆法發生變化,整體上給人以爽利駿快的感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尚書冊》、《辛巳書事七首》、《游包山詩卷》等。第三階段是王寵書法風格比較多變的時期,風格有恣肆的、流蕩的,也有嚴謹的和恬適的。但總的風格還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沖淡與恬然,從容與沉靜。此時的代表作品有《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自書長卷》、《荷花蕩六絕句卷》等。
《小楷南華真經》是王寵早期的小楷精品。此卷作于正德十年(1515年),時王氏22歲。所書內容《南華真經》即《莊子》,是道家經典之一。
從王氏所書卷后題識中得知,此卷是應補庵先生之請而書寫的。補庵名華云,字從龍,號補庵、補庵居士,齋號真休園、綠筠窩、劍光閣,江蘇無錫人,為王寵好友。此卷前后鈐有數十枚收藏印,可謂流傳有緒。其中主要者有清代吳云平齋收藏印,孔廣陶岳雪樓收藏印,近代裴景福壯陶閣收藏印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