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將書畫作品展轟動鹽都 鄉村教師成“名人”
百將書畫作品展轟動鹽都 鄉村教師成“名人”
百將書畫作品展轟動鹽都 鄉村教師成“名人”
“揮毫抒軍旅壯志,潑墨寄愛國情懷”。今年8月,一場“百將書畫作品展”在鹽都自貢引起轟動。22名上將、52名中將、44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及武警各個歷史時期118位高級將領的書畫手跡,讓人領略了“戎馬驚天地,翰墨描丹青”的獨特意境。
“百將書畫作品展”把鄉村教師邱世建帶入人們關注的視線。
兩次展覽,鄉村教師成“名人”
邱世建,今年40歲,自貢市大安區新店鎮中心學校總務主任。1985年從榮縣師范畢業后回鄉任教。工作之余,愛好書畫藝術的邱世建與同事何信云、范運宜、陳明剛一起臨摹名家字帖,他們為自己的相聚場所取名四友齋。
上世紀80年代末,在邱世建的提議下,他們開始向國內藝術界、學術界知名人士及黨政軍領導發函,求賜書畫墨寶。邱世建說,那時他幾乎每晚都要寫20多封求賜信,最多一晚寫100多封。“那時工資很低,一個月郵票費就要花二三十元。”邱世建說。
那個年代,人們對藝術作品沒有過多用金錢衡量,大多書畫作品都是名人贈送。進入90年代后,“四友齋”中3人先后結婚,加上工作壓力,求賜書畫作品工作便落在了邱世建一人身上。在保證溫飽的情況下,他把幾乎所有的錢都花在求賜名人字畫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邱世建收藏了當代名人書畫作品達5000多幅,包括書札。
《當代名人毛澤東詩詞書法展》(1993年12月),《全國當代名人書信手跡展》(1997年7月)———兩次在自貢舉辦,讓邱世建成為當地“名人”。邱世建說,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感受最深的是孩子因貧窮失學,他想利用這些藏品為孩子們,為社會做些事情。
2000年元月,邱世建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寄去了珍藏已久的魏巍、史樹青、楊仁愷、郭紹剛、孫毅等人的40幅書畫作品。2001年6月,邱世建又將20幅名人字畫精品捐給了圖書館。
真心、信心贏得將軍心
在征集名人書畫作品過程中,邱世建萌發了收藏百將書畫作品念頭。“共和國將軍中不乏集武將之威與儒將之雅于一身者,將軍書畫是藝術王國里的一朵奇葩。”邱世建這樣感慨。
1990年9月的一天,邱世建收到一封來自解放軍總參謀部的掛號信。捧著沉甸甸的信封,邱世建欣喜若狂。信封中裝有原總參謀部顧問孫毅將軍給“四友齋”的兩幅書法作品,一幅《奮斗》,一幅杜牧詩作《山行》。
孫老寄來的兩幅墨寶,更堅定了他征集將軍書畫作品的信心。
記者在邱家看到,客廳里、臥室中,掛著一幅幅將軍書法作品: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上將的《大有作為》,原廣州軍區司令員陶伯鈞上將的《誨人不倦》,原成都軍區政委萬海峰上將的《自強不息》,原國防大學政委李文卿上將的《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原武警部隊政委徐永清上將的《燭光》……
“到目前,給我寄贈作品的將軍已上百位,書畫作品近2000幅。”邱世建不無自豪地說。
來之不易的張愛萍手跡
在邱世建臥室,掛著一幅張愛萍將軍的書法條幅:“群眾藝術”。邱世建告訴記者,這幅字是自貢一位收藏家送的。盡管邱世建寫過許多信,但他一直未能與張愛萍將軍取得聯系。2003年,張愛萍將軍去世后,邱世建只好從民間征集。費了許多周折,邱世建一直都沒能征集到張愛萍將軍手跡。后來,朋友告訴他,自貢有人收藏有張愛萍將軍題字,但價格較貴。
張愛萍將軍曾多次視察過自貢,曾為自貢恐龍館題詞“恐龍群窟,世界奇觀”。“在自貢舉辦‘百將書畫作品展’沒有張愛萍將軍作品怎么行?再貴也要想辦法。”邱世建毫不猶豫。
經朋友牽線搭橋,那位收藏家得知邱世建在籌辦“百將書畫作品展”后,將他收藏的張愛萍將軍題字贈給了邱世建,于是便有了這幅“群眾藝術”條幅。
與“英雄首長”通信十余封
在征集將軍書畫作品過程中,邱世建與許多將軍建立了長期書信聯系。
與邱世建書信來往最多的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的首長原型———王直將軍。今年92歲的他,1931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從1991年開始,邱世建就開始與他通信。1993年,得知邱世建籌辦《當代名人毛澤東詩詞書法展》后,王直將軍欣然提筆。
邱世建說,共和國將軍們的墨寶和寄語,是教育后人的生動教材,必將成為傳世的紅色文物。目前,邱世建正著手籌建以共和國將軍為主要作者,以宣傳革命傳統為主要內容的“共和國將軍書畫收藏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