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秋再度推出玉器珍藏
香港今秋再度推出玉器珍藏
香港今秋再度推出玉器珍藏
去年奪目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專拍,今秋仍將有100件、預估價達8000萬港元的精品被推出。據介紹,11月27日這些精品將亮相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
此玉器專拍是美國著名藏家及亞洲藝術古董商Alan Hartman與夫人Simone Hartman歷經半個世紀精心搜集而成的,涵蓋了新石器時代至宋、明及清代的玉器珍品。據了解,Alan Hartman的父親是一名備受推崇的亞洲藝術古董商人和收藏家,于1927年在紐約開設其第一家藝廊。在父親的熏陶下,Alan Hartman對亞洲藝術品也產生了濃厚興趣。早在12歲時,Alan Hartman已開始收藏玉器,自此與玉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與夫人憑著超凡品位及深厚經驗,搜羅了無數精美無瑕的珍品。
此次登臺亮相的這批珍藏不乏頂級玉器,值得藏家傾囊而出。
估價在1000萬至1500萬港元的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就是一件扛鼎之作。此筆筒器壁通景琢山水人物圖,風格像中國的畫卷——一雙仙鹿緩步于松林山石之中,走過重疊山林;一羽仙鶴單足挺立于蒼松之下,回望在祥云中飛舞的同伴,一呼一應,和諧對稱。山后一老人右手策杖,長鬢短發,穿著長袍,袖似迎風,小童手捧瑞果緊隨身后拾級而上,遠處兩童子手持靈芝,搬著磬,放在石案上歇息,山間小橋樓閣,蒼松挺拔,芭蕉搖曳。另一老人手持靈芝,身旁童子手持桃枝扛于肩上,興高采烈地跟隨。
筆筒整體雕工淳樸自然,山勢重疊,峰巒起伏,古松挺拔,樹下長靈芝數株,山邊溪水潺潺,祥云飄浮,生機盎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仿佛有身臨其境、處身于太平盛世的仙境之中。此類通景畫雕琢的風格是由康熙時期青花瓷筆筒得到啟示,多被用于大型的玉器上,在清乾隆時期最為流行。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無一不祈盼自己能夠健康長壽、幸福吉祥,因而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工匠們運用不同的工藝方式表達了渴求生命、向往長壽的意愿。松樹、仙鶴和梅花鹿在傳統祝壽紋飾中幾乎是不可或缺的祥瑞之物。
筆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觀賞,因而書房的陳設高雅便成為品評文采的標準之一,各種式樣精美的筆筒應運而生,許多供皇室御用的筆筒,成為中國歷代工藝品寶庫中的精品。精雕細琢的白玉鶴鹿同春筆筒,是目前所知私人藏家拍品中尺寸最大的筆筒,此外,著名的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有一件直徑比此筆筒只大1厘米的白玉筆筒。
清乾隆白玉賀壽圖圓屏一對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品。據了解,除了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外,這對圓屏在此批清乾隆時期白玉中是質量最好的一件。其色澤細致瑩潤,觸感冰涼清心。早在唐朝,詩人已寫詩頌贊玉的純潔高尚。此對圓屏厚1厘米,透明度極高,在陽光下屏上的風景活現于眼前。圓屏還配以精雕細琢的座子。據介紹,此對圓屏原本被拆散,其一原藏于美國麻州劍橋哈佛大學費哥美術館,另一為荷蘭阿姆斯特丹Frederick Knight所藏。此次能重逢配對,甚為難得。該對圓屏估價為600萬至800萬港元。
估價為600萬至800萬港元的清乾隆白玉福壽喜慶洗,以一塊幾乎無瑕的美玉雕琢而成。器面透雕雙喜、磬及綬帶,凹弧形短流,兩側浮雕蝙蝠,蝠翅與下頜連于洗,耳下各垂一活環。從紋飾上來看,此器應為一對,為大婚喜慶而作。此器雕琢工藝非常復雜,因為整體包括一雙活環都由一塊玉料雕琢而成,而要在喜慶紋飾后掏膛成洗,殊不簡單。其造型上最大的特點是吉祥圖案的寓意,用“綬”諧“壽”音,磬諧音“慶”,配雙喜佩,飾一雙蝙蝠活環耳,寓“喜慶”和“福”之意,造型別致新穎。
清乾隆白玉五蝠拱壽圓盒也十分可人。器呈圓形,平頂圈足,蓋頂圓形開光內琢“壽”字,5只蝙蝠環繞在旁,寓五福拱壽之意。足底中心陰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書款。此器器身光素無紋飾,只于子口之外凸雕一道弦紋,盡顯玉本身高雅簡樸的美態,正合乾隆帝提倡的“良玉不琢”之說。此器估價為400萬至600萬港元。
此外,一件明末青玉云龍洗也是此次拍賣中的重中之重。該洗青玉質,有綹紋。內掏空,用以盛水,圓形斂口。洗外壁隨形高浮雕云龍紋,三條龍俯伏于器口。洗底較平,雕水渦紋,浪花四濺。此器運用高浮雕技法雕琢而成,運刀如筆,意到筆成,充滿動感。中國傳統琢玉工藝中的“因材施藝”技巧在此洗上表露無遺。此器估價達400萬至600萬港元。
據悉,這些拍品中的部分精品將于11月初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辦預展,11月底在香港付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