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來的電話機
“忽悠”來的電話機
“忽悠”來的電話機
筆者有一朋友,也是老電話機的收藏愛好者。前不久我與他進行了一次充滿戲劇性的物物交換。
記得那日朋友來訪,把剛收到的一臺電話機拿予筆者共賞。該話機有一特別之處,就是它的機身多了一個黃銅的提手。有了這個提手,原本很沉重的電話就能輕易拿起來。
朋友說話機來自法國,人家告訴他,話機上的提手設計,是受中國茶壺把的啟發。此話筆者深信不疑,因為浪漫的法國人向來不拘一格。筆者把該話機和美國西方電氣公司的話機進行了比較,發現兩者如出一轍,惟一的區別就在于提手。沒有提手的來自電話機誕生地美國,筆者和朋友一致認為,法國人的這項專利并未被其他國家認可和采用。因為我們二人收藏的幾十個國家的上千種話機中沒有一款與之類似的,該話機稱得上獨樹一幟。
欣賞電話之余,筆者也把剛剛收到的三張50年前的東北地區電話圖紙拿給朋友看,朋友說這三張圖他先于筆者看到,只是當時沒有打開來仔細看,就借口價太高而放棄??吹贸鰜?,朋友多少有些后悔。筆者告訴朋友,電話圖紙屬于冷門收藏,沒有可以參考的市場價格,完全取決于購買人是否認同其價值。另外這類物品存世量遠遠少于老電話機,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筆者的一番話更使朋友后悔不已。于是,就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筆者剛剛收到的三張電話機圖紙外加相關物品,和朋友剛剛收得的電話機做了交換,也算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吧。
說實話,筆者能得到該話機多少有些僥幸。因為朋友要是早點認識到電話圖紙的重要性,筆者就沒有和其相交換的籌碼和機會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