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憤青”反思收藏熱 稱中國藝術品市場缺乏專業精神 |
|
近兩年,中國幾乎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品市場,有西方藝術批評家形象地稱之為“錢講中國話”,“老憤青”近日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對這種情況做出了解讀。
買家大都沒品位
記者:中國藝術品迅速躥紅,中國將在下個十年成為第三大奢侈品市場,古董和藝術品也將被帶動嗎?
陳丹青:古董和藝術品正在被驚人地“帶動”。從樓盤、股市到藝術市場,這是美國暴發戶的老故事,我們正在大規模跟進。“短線炒作”則可能是中國的特長,不過改革開放太多事物都是短線炒作短線行為啊。我不知該怎樣理解這種現象。
記者:追求品位的有錢人越來越多嗎?
陳丹青:有錢人總在追求錢,“品位”是否因之帶入,也需審慎判斷。目前我幾乎不曾看見有品位的中國買家,多數買家十二分聰明,個別人很有眼光,但那還不是品位——中國連藝術家的品位都充滿問題,此事暫時輪不到買家。
“生意好就是好藝術”?
記者:藝術家們是市場興旺的直接受益人。巨額現金涌入對藝術家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開名車,住豪宅,在多大程度上激勵創作靈感呢?
陳丹青:要看是誰。譬如劉小東,我瞧著他一年年富起來,開名車、住豪宅,可是他越畫越好,越畫越歡,至于那些見點兒錢就畫不好的主,何足道哉。
記者:您認為未來中國會更專業化和有品位嗎?
陳丹青:中國曾經有過的專業精神與文化品位,早已喪失殆盡。宋元明清,我們的繪畫藝術高度專業,高度有品位;清末民初,上海曾經是亞洲最成熟的藝術市場,十二分專業,十二分有品位。這些榮耀的歷史煙消云散。耍弄新把戲,以中國人的聰明勤快,沒問題,我們充滿希望,同時,充滿問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