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意靈潘學勤美麗圖畫撕剪貼
張意靈潘學勤美麗圖畫撕剪貼
張意靈潘學勤美麗圖畫撕剪貼
時間:2007-08-27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名家
>張意靈潘學勤美麗圖畫撕剪貼
 |
街上派發的、郵箱寄來的,是留之無用的宣傳單張,家里堆積的又有不少棄之可惜的舊報紙雜志,有沒有統計過,我們浪費了多少紙張?假如,許許多多只能被送往堆填區一倒的紙張,其命運可以被巧手精心所改變,成為一幅幅美麗又能表達心意的畫作,整個世界會更美麗、環保!張意靈與潘學勤便是那種心靈手巧的拼貼畫家,她們自稱「垃圾婆」,有一顆愛「拼」的心,更希望與人們分享,因此舉行「拼貼色彩」展覽。
本報記者 洪捷(圖、文)
夸張放大 減法為主
油畫、水彩、水墨、粉彩等畫種都懂的潘學勤,認為拼貼畫給她的感覺是比較容易、簡單,她說:「拼貼畫主要是撕剪貼,是選擇、組織的過程,我常在大大疊碎紙前尋尋覓覓,找到適合的色彩與質感。雖說不講究技巧,但拼貼畫其實也是創作媒體的一種,也需要作者對色彩、對比、結構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有時畫畫可自由調出想要的顏色,要找一張紙符合心中的顏色,有時也是蠻困難的。拼貼畫的特點是比較夸張、放大了想表達的內容,而展現的形式也以減法為主,即將畫面上無謂的事物拿走。」
旅游印象 畫室取材
潘學勤告訴記者,通常她的拼貼畫都根據自己的畫作重新組織,她喜愛的題材主要是旅游后的印象,旅游時查找了當地的海報、單張、地圖,以及印有當地文字的紙等,回來派上用場。有趣的是她還能在創作畫室內尋找靈感。展出作品中,不少取材自畫室的花花瓶瓶,用不同角度,便有新的構思與畫面,她的作品較富設計意念,簡約又時尚。在潘學勤的拼貼畫中,也有不少富于幽默情趣的內容,如《鴨子》,是她看見一個藤籃,其后她發現威尼斯的宣傳單張,靈機一觸,設計出一幅鴨子游到威尼斯的幻想之作。
年紀較長的參展者張意靈,也許是人生經歷豐富,作品亦全面地反映她的所見所思。張意靈有條不紊地向記者介紹:「這次的作品是我一連串到世界各地旅行后,認識的不同生活色彩;另外是由香港的環境引發的思考;小部分是我作為醫生的人生體驗。」
家庭醫生 美化聽筒
張意靈告訴記者,她是一名家庭醫生,但自幼已愛好繪畫,只是一直苦無時機,幾年前工作量逐漸減輕便去學畫,先是油畫、粉彩,后來學到拼貼畫。她為自己的職業創作了兩幅較抽象的畫,以人們最常見的醫生聽筒為創作元素,「我在想,醫生與藝術有何相連?于是用聽筒。好多時電視劇中扮演醫生的人物,都會掛著聽筒,我于是將聽筒美術化,成為美麗的符號。」
可能是受到職業的影響,她將收集得來的紙,根據色彩分門別類,使用時更順手。張意靈覺得醫生與藝術,在她的身上并沒有沖突:「也許我在醫生中不是最理性的,在畫家中又不是最感性的。畫畫若太理性,會分析好多問題。可能,我需要進步的,是即興創意成分未夠吧。」的確,在張意靈的拼貼畫中,剪下拼入貼上了許多精心的布局及意想不到的材料,例如《兩個結他手》用服裝的釘珠片,用沙紙來呈現閃亮金黃的撒哈拉沙漠。
旅途忙碌 搜集紙張
和潘學勤一樣,張意靈的作品,大部分亦是旅行的感受。她告訴記者,旅途中非常忙碌,既要寫生,又要了解當地生活情況,還要記下所見所聞,更不可忘記的是大量收集當地的紙,可作創作素材。因此在其作品中的墨西哥建筑上有西班牙文,清真寺上印阿拉伯文字,其它有趣的材料還包括糖果包裝紙、布、相片等,偶然因需要也會畫一幅粉彩作底色。
張意靈的作品,不只是手工精細吸引參觀者,還有她對旅途閱歷的感思及對各地生活的啟悟,令人欣賞。除了手作,還有心靈上的溝通。她喜歡在畫題下寫一小段文字,表白創作感受,例如印度的田野上,正在干活的,大部分是婦女,甚至小女孩;她用仙人掌來反映墨西哥人的生死循環觀;較遲開放的不丹,人民信奉佛教,與世無爭,生活得像世外桃源;阿根廷的小保加,生活在貧民區的人,愛將鐵皮屋髹上色彩、畫上涂鴉,在街上踢足球,培養出小保加足球隊的精英……。
在張意靈的拼貼畫中,也有部分以香港為題材,例如《2007年3月》特首選舉時期盛放的紅棉、高樓大廈間《孤獨的樹》等,她希望將來會創作更多以本地為題材的作品。
展覽:張意靈及潘學勤「拼貼色彩」拼貼作品展
展期:即日至八月三十一日
地點:鰂魚涌太古坊德宏大廈一樓
查詢:二八四四五○九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