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鳳娟蘇繡人像維妙維肖
濮鳳娟蘇繡人像維妙維肖
濮鳳娟蘇繡人像維妙維肖
時間:2007-08-27 00:00:00 來源:香港大公網
名家
>濮鳳娟蘇繡人像維妙維肖
 |
膚若凝脂,十指纖纖,柔而不弱,媚而不妖,一口不疾不徐的吳儂軟語,卻又字字分明,眼前這位剛剛三十八歲卻已經有三十年刺繡經驗的蘇州著名工藝大師濮鳳娟是那么的清秀嫻雅。千年文化的熏陶,賦予這位蘇州女子獨特的含蓄、溫婉與細膩。
在濮鳳娟的工作室里,流金溢彩的《向日葵》、維妙維肖的《秋日風光》、細膩端莊的《燭光苗女》……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面,遠看像油畫,走近了才發現,這些畫全部是用蠶絲在絲綢上手工繡制而成,這就是「蘇繡」。近年,濮鳳娟的蘇繡作品以其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尤其是人物肖像繡,獨具風采神韻,成為海內外收藏者的新寵。
八歲持繡針承傳絕技
濮鳳娟出生于「家家有刺繡,人人爭巧手」的蘇繡之鄉蘇州鎮湖鎮,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刺繡之鄉,擁有繡女數萬,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春少女,沒有一個不會描龍繡鳳的。耳濡目染的濮鳳娟,八歲就跟著母親拿起繡針。
濮鳳娟介紹道,蘇繡,源于蘇州,與湘繡、粵繡、蜀繡并稱中國四大名繡,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年的歷史。蘇州女子性情柔和,心靈手巧,擅長慢針細活。
濮鳳娟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繡娘,自幼酷愛畫圖的濮鳳娟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練刺繡基本針法。濮鳳娟說,初練刺繡時,小手常被針扎到。濮鳳娟表示,蘇州女子在溫柔似水的性格中同時也包含著堅韌,幼小的她便能忍痛堅持刺繡。
她經常放學后便幫著母親繡制戲服、被面和日本和服等繡品。待到念中學時,濮鳳娟已經能夠把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刺繡技藝中。她用星期天和寒暑假刻苦練繡上檔次的雙面繡,很快,作品藝術質量超出當地普通繡娘的水平。
繡成《清明上河圖》巨制
成年后的濮鳳娟,全身心投入鉆研刺繡藝術,幾年后,自創一套風格獨特的亂針繡技法和虛實亂針繡技法,令她的刺繡藝術有了質的飛躍,在當地脫穎而出。為了保持手指的敏感和緞面的光潔,濮鳳娟自八歲起就再沒做過洗衣刷碗之類的「粗活」。
二○○一年,香港一位收藏家要訂制宋代宮廷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繡品,客戶要求按原畫繡制成繡品。
《清明上河圖》為高二十四點八厘米,長五百二十八厘米的長卷風俗畫。畫中共有五百多個人物,雖高不過寸,卻神態各異,或分或聚,或動或靜,或舉手或投足,或駕車或徒步,各具生活情趣。
濮鳳娟面對長長的畫作,先是一遍遍地揣摩畫面,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觀察其中的不同變化。經過十多天的「讀畫」,在全面掌握了構圖的基礎上,再一筆一筆地在薄薄的絹畫上放樣,然后才開始起繡針。原畫中的人和物十分繁雜,又刻畫細微,她靈活地運用了平針、散針、套針、亂針等二十多種針法,有時為繡出綠豆般大小的人物面部表情,她往往要把一根絲線劈成六十絲,再一針針地繡上去。經過連續九個月的飛針走線,終于將《清明上河圖》繡品繡制完畢。
《清明上河圖》繡品,不僅與原畫毫無二致,而且繡技精美纖巧、生動逼真。跨河的虹橋下,過往船只上的船工……無不栩栩如生。即使是一根船篙、一棵樹木、一縷水波、一方印鈐,也被濮鳳娟繡得纖細逼真,與原作如出一轍。
人物肖像繡成拿手絕活
蘇州雖有繡娘十二萬人之多,但能傳神地繡出人物肖像的卻不超過十位,因為人物肖象是蘇繡中難度最大的。而人物肖像繡,卻是濮鳳娟的拿手絕活。她的首幅作品──《國家副主席榮毅仁肖像》、《巴金》、《一代偉人鄧小平》、《國家主席江澤民》等名人肖像作品,皆獲得好評,不少作品還被作為國禮贈送給海內外的知名人士。
據介紹,繡一幅人物肖像,一般要歷時八至十個月。在濮鳳娟的工作室里,內地三名飛天宇航員的繡像引人注目。采用的是中西結合的亂針繡,經過一次再次的分層摻色,楊利偉的英姿,費俊龍的堅毅,聶海勝的沉穩,被栩栩如生地定格在畫面上。
濮鳳娟介紹道,繡像中最難繡的是人物的眼睛,稍有不慎即會因「偏針」而使整幅繡像「失神」。她在繡制三位英雄航天員的眼睛時,都不敢說話,連呼吸都控制得極細極細,因為繡制眼睛的繡線,粗細僅相當于普通線的十分之一,氣息稍微大一點兒,就有可能弄斷。
從濮鳳娟成功繡制的《榮毅仁》肖像作品算起,迄今為止她已經為世界名人、時代偉人、國家政要繡制了幾百幅肖像繡品,她的名聲隨著這些作品遠揚海內外。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