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蘇州私立美術館
探訪蘇州私立美術館
探訪蘇州私立美術館
時間:2007-08-27 00:00:00 來源:蘇州新聞網
資訊
>探訪蘇州私立美術館
 |
 |
難道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深藏在蘇州吳中區(qū)郭巷街道的這座私立美術館將向世人展現一個什么樣迷人的藝術天地?它對當代蘇州的文化建設意義是不是僅限于增加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藝術擺設?它會不會像第一個私人美術館那樣中途折翅——
走過一片有些雜亂的廠房和住宅,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群有著城堡一樣高大結實外形的建筑,磚頭都是那種古老的青磚,在富有韻律感的凹凸起伏中顯示出一種別樣的古樸和大氣。這就是正在建設中的蘇州本色當代美術館,雖然不是蘇州第一,卻是目前唯一的私立美術館。
里是高雅的藝術殿堂,也是面向市民的免費文化活動場所
這個由蘇州本色造品實業(yè)有限公司投資創(chuàng)辦的美術館一期占地13畝,主體為4層磚墻鋼架結構,建筑面積達11000平方米,其中展覽區(qū)域凈面積達6000平方米。美術館預計于明年春天正式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其中周五、周六、周日為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觀眾可以走進藝術家工作室,看看他正在進行什么創(chuàng)作,也可以和藝術家進行面對面交流。這樣就留了一個懸念,下次再來看看他畫到哪兒了?!别^長薛建新說,觀眾期待的不是純粹靜態(tài)的展示,而要增加些互動的內容,作為藝術展示的延伸。展覽、收藏、講座,這些將構成未來美術館的基本內容。
美術館的主體建筑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在忙碌著進行內部裝修。一批洋溢著濃郁現代氣息的油畫作品已經運到。在主展廳里,這些畫幅巨大的作品臨時擺放在墻邊,就等著展廳布置好開始吊裝。按照計劃,10月份,第一批入駐藝術家就要簽約進駐。
美術館的功能區(qū)分基本上是模仿國際流行的操作模式。主體當然是藝術作品展覽區(qū)域,按照國際專業(yè)美術館的標準設計照明和空間位置,人性化的設施,給來訪者特別的視覺感受和藝術氛圍。有藝術家工作室,12間工作室作為獨有的空間展示形式,將邀請國內外優(yōu)秀藝術家入駐創(chuàng)作,平日里藝術家們可以在其中“閉關修煉”,每逢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期間,工作室就將敞開大門,讓參觀者直接接觸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提供藝術家和觀眾交流互動的平臺,縮短觀眾與藝術的距離。在學術討論及大型活動區(qū)域,設置了大小不同的多功能廳可進行學術講座、酒會、主題音樂會等。
“我們這個美術館要做成一個創(chuàng)意的搖籃,走進美術館,就要把你靈魂中想要創(chuàng)新的、叛逆的東西勾出來。”薛建新說,美術館還是一個休閑中心,館內將在很多合適的地方布置沙發(fā)、椅子,參觀者隨時隨地可以坐下來,隨意地看看、玩玩,行為藝術、多媒體藝術、表現水墨等等藝術形式,就真實地在參觀者的身邊進行。“我們要讓蘇州人認識到,在假日里逛逛美術館也是一個不錯的休閑選擇?!?
術館設在蘇州,創(chuàng)辦人卻瞄準國際藝術舞臺
這樣一個好看又好玩的美術館,選址在遠離市中心的郭巷,不免讓人心生疑慮:會有市民特意前往參觀嗎?大家會不會覺得有點遠?薛建新笑了:邊上就是工業(yè)園區(qū)、高教區(qū),古城區(qū)開車過來也不過10多分鐘,這點距離還遠?而且,美術館落戶在蘇州,定位卻是一個國際性平臺,不僅運作手段借鑒國際經驗,瞄準的也是國際美術市場。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當代藝術有著巨大的升值潛力。特別是那些根子在中國,受過西方影響,有觀念有技巧的畫家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拍賣價格越來越高。這表明國際上有眼光的藝術品收藏家對中國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毖ㄐ抡f,“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代文化遺產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同時,發(fā)展中的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和高新區(qū)等地處處都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借助蘇州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平臺,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現代化的中國藝術。”
本色集團在深圳經過8年發(fā)展,成為娛樂和餐飲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隨后進入北京,掘金房地產業(yè),并在美國紐約設立了屬于自己的畫廊,與國際藝術市場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接觸。美術館投資人陳翰星,館長薛建新,都畢業(yè)于原蘇州絲綢工學院藝術系,都是從蘇州走出去的藝術家,對蘇州有著深厚的感情,對于當代藝術有著執(zhí)著的信念。薛建新在美國新英格現代藝術中心博物館中國當代藝術館多年擔任董事兼館長,“我們回到蘇州辦這個美術館,算是了卻心中的蘇州情結和美術情結”。
“一個專業(yè)美術館,要有自己的精英會,負責藝術品投資的提案;要有藝術委員會,負責對提案的裁決;要有自己的基金會,負責實施投資,這些我們全有”,薛建新說,目前的投資主要來自本色集團,將來美術館二期工程主要用于商業(yè)性用途,主要定位在創(chuàng)意產業(yè)、設計、商品畫、版權交易、與國際市場聯結的印刷等方面,以經營收益支撐美術館的運作?!懊佬g館可以給城市帶來藝術資產,給社區(qū)帶來藝術眼光。我們能為蘇州帶來什么?大量的藝術家,藝術知識,藝術資產,最終帶動這里的旅游、餐飲、文化等多方面發(fā)展。”
一波私立美術館成記憶,播撒的現代藝術火種卻收獲了第三波
本色當代美術館會不會像蘇州當年第一個出現的私立美術館一樣,變成一個新的“海市蜃樓”?
在蘇州許多藝術圈內人士的回憶里,曾經有過一個叫做“格多美術館”的地方。那是蘇州第一家私立美術館,也是將當代藝術帶進蘇州的第一艘“船”。1999年11月,當時的投資人、藝術總監(jiān)孫厚義在東大街創(chuàng)辦了這家格多美術館。“蘇州文化底蘊深厚,但在當年,當代藝術在蘇州就如同水面一樣平靜”,孫厚義回憶起來,為了將當代藝術介紹到蘇州,他們尋求私人的力量搭起這個平臺。將美術館取名“格多”,源自歐洲著名的荒誕話劇《等待戈多》,孫厚義將其理解為對當代藝術的一種期待。
格多美術館成立后,邀請了全世界的當代藝術家來此舉辦展覽,只有培養(yǎng)了公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環(huán)境,作品才有可能被公眾所接受。先后舉辦了20多場當代藝術展,耗費數十萬元資金,孫厚義最初的計劃里只打算開兩年,但是,在沒有任何經濟運作的情況下,撐了三年才閉館。
雖說美術館只“燒錢”沒產出,孫厚義卻從不認為這是一件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事情。2002年11月,一場“海市蜃樓藝術展”為格多美術館拉上了帷幕?!昂J序讟恰保彩菍O厚義對當代藝術在蘇州發(fā)展的一種認識——看得見,卻摸不著。當年,眾多藝術家向往著到蘇州的格多美術館來舉辦展覽,格多美術館所搭建起的當代藝術平臺也波及到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當代藝術非常發(fā)達的城市。而當初在格多美術館參加過展覽的作者,現在都已是國內一線的當代藝術家。
薛建新分析認為,中國的私立美術館發(fā)展經歷了三波熱潮,第一波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投資人有藝術情結,但是對于美術館沒有定位,也沒有學術團隊,現在那一批完全憑借理想和愛好建起的美術館大多因為缺乏經濟支撐一一消亡了。第二波是2002年至2004年,他們借鑒國外的經營模式,也出現過幾家頗為紅火的美術館,但終因缺乏核心思想,未能將美術館和畫廊區(qū)分開來,靠賣畫過日子,難逃末路之命?!拔覀儸F在屬于第三波,有學術理念,有專業(yè)團隊,有自己的投資基金,借鑒西方的運作理念,并且與國際藝術品市場進行多元互動,沒有理由不成功?!?
就在美術館現址旁邊,占地11畝的二期工程正在籌劃之中。這個包含了酒吧等現代娛樂內容的商業(yè)項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給美術館“輸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