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藝術品市場的喜與憂:當代油畫泡沫多
上海藝術品市場的喜與憂:當代油畫泡沫多
上海藝術品市場的喜與憂:當代油畫泡沫多
上海春季藝術品拍賣已經落幕一些時候了,不時聽到業內外人士的議論和分析。從中可以看到上海藝術品業的喜與憂。
顯現做“大”野心
從各家公司發布的成交業績來看,崇源和工美的聯合無疑成為“黑馬”,一躍而躥至滬上排名首位,達到2億元,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近年來,上海藝術品拍賣業呈現“一盤散沙”狀,缺乏遠大宏圖,各圖眼前實惠。在藝術品市場紅火之際,沒條件的拚命鉆進來搞拍賣,試圖分一杯羹;有條件的卻不乘勝追擊,做大做強。非但與京城各大拍賣公司差距拉大,甚至在杭州才成立不久的西泠印社拍賣行也后來居上了。崇源、工美的合作,應該說是上海藝術品拍賣業內人士檢討自身原因的結果。從這次春拍看,其設立的各種藝術品門類專場齊全,陣容可觀,明顯表現出希望做“大”的野心。但這種臨時性的合作能夠維持多久,事態將會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書畫走出低谷
一些資深的藝術品投資者和收藏者非常關注上海的拍賣行情,認為上海的藝術品拍賣成交紀錄較少水分,對真正把握藝術品市場動態很有價值。哪些藝術品在上海也拍得好了,那是真的好了。朵云軒的中國書畫拍賣依然坐滬上頭把交椅。此次春拍恰逢其15周年,逾1.7億元的業績是最好的交代。新加坡大收藏家楊啟霖的袖海樓藏畫專場是一大亮點。26件佳作僅一件流拍,共拍出了1280萬元的佳績。徐悲鴻《鐘馗圖》更是以324.8萬元成交。97件上海書畫出版社朵云軒所藏歷代書畫作品,84%的成交率。成扇拍賣85%成交。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書畫的市場行情不斷攀升,近現代書畫精品也漸漸穩定,書畫市場基本走出低谷。
“當代”呈現疲態
但上海的拍賣也顯示,炒作過度的當代油畫面臨泡沫難以為繼的局面。一些油畫專場冷冷清清,大量拍品僅在底價落槌(是否成交尚不得而知)。據資深藝術品市場分析家劉太乃認為,從今春當代藝術拍賣來看,除香港兩家國際拍賣公司還有強勁買盤支撐外,內地一些中小型拍賣公司成交已露疲相,收藏主力已無力兼顧,進行全面護盤。他擔心,這種疲態如果蔓延到今秋香港兩家國際拍賣公司,買盤轉弱,所謂現今市場賴以繼續的“以泡沫實現泡沫”、“以泡沫維持泡沫”的運作方式,將有可能迅速逆轉,屆時泡沫的擔心,將會真的降臨。
小雜項有空間
一位長期住在上海的臺灣收藏家說,如今幾百萬元一件的國畫、油畫比比皆是,但幾百萬元買一件玉器或雜件那是相當頂級的了。這個領域應該有相當空間。但上海在古玩雜項拍賣上做得好的拍賣行實在缺乏。僅崇源、敬華、嘉泰、國拍等長期有此專項業務。由于文物政策的限制,國內瓷器、青銅器等上年份的古玩拍賣較難有大的發展,但不妨從一些小的專門項目上下功夫。如西泠印社利用其優勢,組織了印章、硯臺的拍賣,極為火爆。文房用品、家具、工藝美術品、名人用品、寶玉石、賞石等領域應該大有可為,關鍵在于拍賣行對新的拍賣領域開拓。
不少專業人士指出,上海擁有豐富的藝術品家底、擁有實力可觀的收藏家以及巨大的藝術品投資潛在人群,上海的藝術品拍賣業應該以春拍作為新的起點,力圖在秋拍更上層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