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文——一個不知疲倦的求索者
焦立文——一個不知疲倦的求索者
焦立文——一個不知疲倦的求索者
時間:2007-08-25 00:00:00 來源:
名家
>焦立文——一個不知疲倦的求索者
湖北省美術院院長 董繼寧
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們對生存方式的尋求就一直從未停止,對生存價值的創造與評判也一直在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并成為各個歷史時期所關注的二大課題。“用積極進取的態度為社會創造財富,用一份執著、用一份執愛寫下可以告慰自己的人生篇章。”焦立文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去實現自我的生存價值。
出生在鄂西北山區漢水邊的焦立文,自幼就深愛著養育他成長的這塊熱土,深愛著山間的溪流和一草一木;加上秉呈軍人家庭出生,自強、堅韌、樂于挑戰的個性和知青歲月的磨勵,使他找到了情感表述的最佳方式——山水畫藝術。
多少年來,是色彩喚起了他對兒時生活的依戀,是筆墨寄托著驅不散趕不走的苦澀和凝重,是線條感知著自然的奧秘和山人善良的本性,是濃墨重彩觸摸到生命的流動和熾熱的真情。山水讓他癡迷,讓他興奮,讓他樂不思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本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樸素道理,于198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夢想中追求的湖北美術學院,步入了藝術深造的最高殿堂。
大學的學習生活,對于一個從大山走出來的青年來講,太珍貴、太重要。全身心的投入成了他唯一的選擇。藝術的海洋是如此寬廣和博大,古今的名畫是如此精髓和豐富,閱讀、分析、記錄;畫室、寢室、圖書館,成了他不變的生活軌跡。孜孜矻矻的求學與請教,勤奮刻苦的研習與思考,他尋到了藝術之根,也找到了在藝術的海洋里搏擊風浪的方向,那副懸掛在畢業展覽大廳上的作品《根與浪》就是他大學學習的合格答卷。
帶著對家鄉的依戀,帶著對生命之根的探求,焦立文畢業后毅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熟悉土地。清澈悠長的漢江水還是那樣純真與香甜,道法自然的武當山還是那樣翠滴蔥蔥,神秘靜闊的神農架還是那樣深沉與奇妙,原始古樸的野人谷還是那樣充滿著誘人的魅力……。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給藝術家帶來無窮的靈感,焦立文就這樣的從中吸取創作的養份,從而使他的作品煥然一新,并開始呈現出自己的面貌。
但是,焦立文并不滿足對藝術的追求與創造,他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聰明才智更多地去服務于家鄉,于是他與他的朋友想到了“依靠自我發展辦教育”。就是這樣一個念頭,就是這樣一種生來愛拼搏的本性,一所“高起點、高標準、國有民辦學校——英華學校”在他厚愛的家鄉車城十堰誕生了。十幾年的風霜雪雨,十幾年的艱苦創業改革與發展,他走過了、他經歷了、他們成功了。焦立文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上又增添一頁難忘的篇章。
現為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十堰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十堰市英華學校常務副校長的焦立文,在成功面前清醒的認識到,成績和榮譽已成過去,他說:“只有創造和發展才是我們的根,為此奉獻,為此獻身,僅此而已。”
在得知立文畫集即將出版之時,作為校友、朋友,我為此感到高興和敬佩,也為我們的母校感到驕傲與自豪。“白首回眸,青春無悔”我相信立文在新的人生歷程中和追求藝術的道路上還會留下令人矚目的成就,留下他堅實的腳印。
二零零三年三月於東湖半畝堂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