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覺特效總設計蔡國強專訪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覺特效總設計蔡國強專訪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覺特效總設計蔡國強專訪
時間:2007-08-24 00:00:00 來源:外灘畫報
資訊
>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覺特效總設計蔡國強專訪
 |
為奧運會放焰火的人
蔡國強,這位將火藥成功運用到藝術創作中的藝術家,正在為2008年奧運會的焰火奇觀殫精竭慮。一年多前,旅居美國多年的他從紐約回到北京,在賓館里過著晨昏顛倒的日子,協助張藝謀打造開幕式的迷幻盛宴。“哪個慶典沒有焰火?”他反問記者。
文/李琴
蔡國強的奧運年
記者早上10點撥通蔡國強的電話,他說抱歉:“剛起床,正在餐廳吃早餐。”晚上10點再打去電話,蔡國強還是抱歉:“還在開會,估計得拖到兩點多。”
為了奧運會,蔡國強在北京的生活晨昏顛倒,會議沒完沒了。“奧運會是一個太大的挑戰。” 蔡國強說。
焰火作為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主角之一,歷來都是最吸引觀眾和攝像師們鏡頭的元素。在往屆奧運會的歷史圖片中,那些最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往往都能找到焰火的身影。
如何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表演讓人耳目一新?這不僅有關藝術創造,還要克服技術難題。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是貼膜的特殊鋼結構建筑,燃放焰火時對安全和環保要求更高。對此,蔡國強很有自信,“藝術總是在有限或者有困難的條件下尋找可能。”他說。
除了特殊的膜之外,“鳥巢”特殊的結構也給焰火表演的設計帶來了挑戰。“鳥巢”的頂部是向場內弧形延伸的“檐兒”,形似一只加上了半封閉蓋子的碗。蔡國強認為,這樣的結構設計給了焰火表演更大的展示機會,弧形的頂更有機會呈現不同的焰火表演。但是,“以前進行焰火表演的體育場沒有檐兒,里面的觀眾可以看到整體的焰火效果,高空轉播也可以拍攝到場內的情況”。設計師必須考慮被檐兒遮蔽的部分,充分照顧到場內場外的互動。
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蔡國強說:“要做兩套帶有自己觀念的方案。”記者好奇地問:“焰火到底會設計成什么樣子?”
蔡國強守口如瓶:“為了多一些意蔡國強的奧運年
記者早上10點撥通蔡國強的電話,他說抱歉:“剛起床,正在餐廳吃早餐。”
晚上10點再打去電話,蔡國強還是抱歉:“還在開會,估計得拖到兩點多。”
為了奧運會,蔡國強在北京的生活晨昏顛倒,會議沒完沒了。“奧運會是一個太大的挑戰。” 蔡國強說。
焰火作為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主角之一,歷來都是最吸引觀眾和攝像師們鏡頭的元素。在往屆奧運會的歷史圖片中,那些最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往往都能找到焰火的身影。
如何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表演讓人耳目一新?這不僅有關藝術創造,還要克服技術難題。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是貼膜的特殊鋼結構建筑,燃放焰火時對安全和環保要求更高。對此,蔡國強很有自信,“藝術總是在有限或者有困難的條件下尋找可能。”他說。
除了特殊的膜之外,“鳥巢”特殊的結構也給焰火表演的設計帶來了挑戰。“鳥巢”的頂部是向場內弧形延伸的“檐兒”,形似一只加上了半封閉蓋子的碗。蔡國強認為,這樣的結構設計給了焰火表演更大的展示機會,弧形的頂更有機會呈現不同的焰火表演。但是,“以前進行焰火表演的體育場沒有檐兒,里面的觀眾可以看到整體的焰火效果,高空轉播也可以拍攝到場內的情況”。設計師必須考慮被檐兒遮蔽的部分,充分照顧到場內場外的互動。
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蔡國強說:“要做兩套帶有自己觀念的方案。”記者好奇地問:“焰火到底會設計成什么樣子?”
蔡國強守口如瓶:“為了多一些意外,詳情肯定不能透露。”“焰火表演會有什么高科技因素?”記者不甘心。“焰火肯定有高科技成分在其中,比如怎么出造型、怎么無煙等。” 蔡國強搬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作為解釋,“一切都要依照這一宗旨”。
“焰火是一種挑戰”
“焰火一般不被人們理解成為一種藝術。大部分人都覺得它只是一個秀。對于藝術家來說,它有一種危險,我反而將它作為一種挑戰。” 蔡國強說。以火藥成名,蔡國強可謂是劍走偏鋒。1981年,他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課余時間還在電影里客串一下。他曾經動過一次心思做導演,但不久又打消了這一念頭。
選擇火藥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小時候在泉州,同學們放學回家,就會做炮仗貼補家用,同時也會拿剩余的火藥玩耍。剛開始選定火藥的時候,蔡國強不懂如何控制爆炸,也不清楚火藥的各種成分,也不懂配置的比例,只是不停地試驗:怎樣可以讓它炸得更猛,經常燒得一塌糊涂。
火藥使得他的作品變得絢爛,但其本身也是個危險“炸彈”。在“玩火藥、放焰火”中,他的確也遇到過失敗。
1994年,蔡國強原來建議將《奧林匹克火焰》作為廣島亞運會的開幕儀式:在600米高的直升機吊下運動員燃點導火索,一條火線以每秒100米的速度,在6秒后點亮火炬。600米是當年原子彈爆炸時的高度。主辦方因為顧及受害人的感受而加以否決。還有一次是在加拿大美術館表演100米火龍風箏時,導火索中途斷了。
1996年在澳洲亞太三年演出前的測試中,如果不是命運之神眷顧,蔡國強的命也送掉了。作品制作中焰火工廠發生爆炸事故,有人嚴重燒傷,裝載火藥的卡車在最后關頭開出了火海,免于造成更大損失和傷害。蔡國強的作品在事故中被炸毀,展覽未能如期舉行。所以奧運會開幕式焰火表演,必須萬無一失。蔡國強說:“對藝術家而言,作品失敗了也沒關系,這是生活的一部分。奧運會是盛典,開閉幕式不單單是自己的作品,更是國家的作品。要小心,不能失敗。”
早在1999年,蔡國強就榮獲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獅獎,他本人也成為中國文化界在國際上第一位獲得這一獎項的藝術家,但2001年上海APEC會議之后,他在國內的知名度才大增。
2001年10月,蔡國強受政府邀請設計了海APEC大型景觀焰火表演,這是他在國內的首次正式亮相。因為安全方面的考慮,蔡國強最初提出的更為大膽恢弘的設想被否決。后來半小時的焰火表演也著實讓他在中國火了一把。次年,他受邀在上海舉辦展覽。
收獲“廣島獎”
就在蔡國強忙于奧運會開幕式焰火設計時,他有了一個算不上意外的收獲。7月底,剛剛評出的日本廣島獎,頒發給他。之前他曾多次獲得提名,此次終成正果。
1986年赴日本留學的蔡國強,最早在日本發展并不順利,“當時在日本的中國藝術家太多了,我也看不出日本政府支持現代藝術。”蔡國強先在鄰近東京的一些小城市、小鎮上做作品、辦展覽,慢慢名聲大了,東京的媒體也特意過去采訪他,由此進入主流藝術界。
“我是采取毛主席的策略:農村包圍城市。”蔡國強笑。
1991年名為“原始火球—為計劃作的計劃”個展,奠定了蔡國強在日本美術界的地位。在這個展覽中,他把各種關于外星人的計劃都做成了屏風,并通過火藥把創意和理念展現出來。1994年蔡國強參加廣島當代美術館舉辦的《亞洲之創造力》展覽,以《地球也有黑洞》為題,在廣島市中央公園制作了大規模的爆破計劃,使用900米長的導火線和火藥彈,點爆了漂浮于空中的大氣球上的裝置。此展覽大受日本藝術界矚目。
日本的9年,蔡國強初嘗大紅大紫的滋味,“一個代表性的事情是,1994年,日本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以《西方衰落,蔡國強活躍的一年》為年終回顧文章的標題。”更讓他開心的是,“我的事跡被寫進了日本中學生的教材。”
但次年,蔡國強便出走紐約,“雖然我到西方做過一些展覽,但多數時候都是在亞洲轉來轉去。在西方就像‘客人’一樣,我希望能夠住下來,有個對話的機會。”
這一住就是12年。 到紐約的第二年,蔡國強就在亞洲文化協會的幫助下到美國內華達州核試驗基地考察,成為第一個進入美國軍事重地的中國人。他隨后推出《蘑菇云》系列,轟動美國,后來又入選美國出版的《戰后世界當代藝術史》,成為封面作品。
2006年,作為大都會博物館美術館首位獲邀開展的中國藝術家,蔡國強創作《晴天黑云》,他說命名的原因是“警示紐約的天空隨時都可能面臨危機”。當年4月至10月底,美國曼哈頓上空,每日中午12時,都會奇怪地爆出一朵“黑云”。在9?11之后的美國,這一切顯得觸目驚心。
蔡國強承認9?11對他的藝術創作是個契機, “以前在城市上空爆破總有很多壓力,比如大都會美術館也不太容易接受這樣的項目,也難以誘發公眾的思考,但9?11改變了一切,同時爆破的活動更受歡迎,拳腳伸得更開。”
蔡國強的作品也并不總是這樣沉重。1998年,他與三宅一生合作,搞了一場“三宅一生——做東西”,將超過五十件褶皺的衣服排成了一條龍形,用他標志性的武器——火藥將衣服炸了。“我們倆商量了好久,覺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他的衣服炸掉。我覺得好玩的是可以炸這么名貴的衣服,而他覺得好玩的是,炸完之后的衣服更加名貴。”
蔡國強還做裝置藝術,“我在藝術界主要靠裝置藝術獲獎”,“火藥本身的形式新穎,裝置在藝術上更手段多樣。”1999年,蔡國強的作品《威尼斯收租院》獲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他著名的裝置作品還包括《龍來了!狼來了!成吉思汗的方舟》和《草船借箭》等。
“火藥畫或者室外爆破一開始因為形式新穎,吸引人,但如果做多了,不能往更里面走,只是做場秀,沒有觀念,那就是更大的危險。”蔡國強這樣總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