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幣“圈內人”才懂的硬通貨
紀念幣“圈內人”才懂的硬通貨
紀念幣“圈內人”才懂的硬通貨
2007年7月6日,第二組2008年北京奧運金銀紀念幣(2金4銀)以9494元的發行價面市,可誰能想象,才過了一個半月,這套紀念幣“市場價”就飆升到了14000元左右。而2006年發行的第一組同樣規格的北京奧運紀念幣價格,也已經從發行時的8800元漲到了目前的16000元左右。
無怪乎有人說,紀念幣是只有圈內人才知道的尤物。
稀罕物當然大價錢
“‘北京奧運紀念幣’發行需預定,‘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幣’只供會員,‘建軍八十周年紀念幣’上柜一小時銷售一空……”一提到這些東西,在紀念幣領域浸淫13年的戚善平如數家珍。從2006年北京奧運會金銀紀念幣發行以來,紀念幣的升值進入了中國紀念幣發行以來的最大牛市,不僅僅是奧運題材的紀念幣,現在幾乎所有發行的紀念幣都在漲,2007年5月發行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幣,已從發行價3600元漲到了現在的5900元。
戚善平認為,紀念幣價值的迅速攀升絕非偶然。首先金銀天生就是硬通貨,具有避險保值的功能;其次是這些紀念幣都是限量發行,像上面那些每種大概只發行1萬套,這更是讓紀念幣成了不可多得的稀罕物。
雖然2007年紀念幣都保持著成倍的升值,但投資紀念幣在揚州還真是件時髦愛好,據不完全了解,目前揚州的紀念幣收藏投資圈子里大概只有70人左右,但意識到紀念幣未來升值空間的人已經越來越多。
題材發行量決定價值
業內人士分析,紀念幣收藏資金投入既高且快,發行量是決定該紀念幣價值的關鍵,目前,金幣發行總公司將每套紀念幣的發行量控制在一萬套左右,這對于擁有13億人的中國來說是個很小的數字,價格當然會上漲,而那些對于發行量巨大的紀念幣投資者還需謹慎。戚善平估計,目前市場上也有近10%的紀念幣是貶值的。
另外,題材也會嚴重影響紀念幣的價值。北京奧運會這樣收藏界百年一遇的題材自然受到人們的追捧,而且除了收藏界人士外,普通老百姓也加入到搶購北京奧運紀念幣的隊伍中來,它的發行甚至帶動了整個中國紀念幣行業的牛市。
除了奧運題材外,十二生肖等傳統題材同樣深受喜愛,其價格每年都在增長。一組原售價8800元的生肖紀念幣,去年9月市面價格已達15000元左右,翻了近一倍。
寶貝是“捂”出來的
戚善平認為,金銀紀念幣固然有較大的升值空間,但從發行到升值往往經過一定的周期。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淀,“浮在面上”的金銀幣少了,價格才會大幅增長。因此對于期待短期獲利的投資者而言,貴金屬紀念幣或許并非最佳選擇。“亂世藏金,盛世收藏”,這是戚善平在采訪結束時發出的感慨,在愛好中收藏,紀念幣才能成為投資者手中真正的硬通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