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專家:紅山泥塑與陶塑表現意象極為豐富
紅山文化專家:紅山泥塑與陶塑表現意象極為豐富
紅山文化專家:紅山泥塑與陶塑表現意象極為豐富
一直致力于紅山文化研究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美術系教師都仁倉日前接受采訪時認為,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具有極為豐富的表現意象,造型既具客觀之象,又具主觀之意。
都仁倉說,紅山文化泥塑與陶塑的意象手法有兩個特點,首先是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其內容選擇一般均來源于自然世界的方方面面,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被動選擇,而是更強化主體的感受,主客合二為一。
其次是造型形式、語言豐富。相對來說,具象泥塑與陶塑受現實束縛較多,自由伸展度較小,而意象泥塑與陶塑藝術創造的自由度相對地較為靈活,形式、語言產生的基點較為寬泛,表現上也就更為豐富。
都仁倉認為:“紅山先民們將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融為一體,既尊重客觀現實,又重于理性分析,運用歸納、強化的方法對人物、動物等自然物象進行概括簡化,保留最能體現其特征的部分,并加以變形夸張,以突出這種特征,從而使造型既具客觀之象,又具主觀之意。”
紅山文化主要分布范圍以內蒙古東南部、遼寧省西南部為中心,影響范圍廣闊,距今約6500至5000年。紅山文化泥塑與陶塑是中國早期雕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