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究確認紅山古國的中心在教來河兩岸
專家研究確認紅山古國的中心在教來河兩岸
專家研究確認紅山古國的中心在教來河兩岸
記者最近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獲悉,在距今55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鼎盛期,古國的形態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紅山古國的中心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中部教來河兩岸。
據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紹,在“野蠻”與“文明”之交這種特定社會形態里,中心是由“自然狀態”形成的,而不是人文因素決定的。某種古文化先民最集中、人口眾多的地區,就是最強大的部落生息之地,就是該種古文化的中心和該部落聯盟的首領所在。
在敖漢旗,已發現的單純的紅山文化遺址就有447處。此外,還在興隆洼等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含有55處紅山文化的遺址,總數是502處,考慮到自然力、人為的破壞和普查的疏漏等因素,敖漢旗紅山文化遺址實際應有700處左右。紅山文化遺址遍布全旗,特別是該旗中部的山地丘陵地帶,甚為密集,最密集處是教來河兩岸。這種情況是鄰近地區無可比擬的。
席永杰說,敖漢旗具有迄今已知的本區系古文化序列,具有最悠久的本區系文化系統。同時,考古專家在敖漢旗董家營子遺址還發現了一些有切割鋸痕跡的廢棄的碎玉料,那里應是紅山古國的玉器加工中心。另外,考古專家還征集到3件玉豬龍,在豐水山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遺址上出土有筒形玉器,份子地出土有大型石鉞,千斤營子6萬平方米遺址出土有玉斧。這些事實都說明,當時在敖漢旗中部地區存在著紅山古國的至大之王,存在著凌駕于部落聯盟之上的“霸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