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現場六成“寶貝”是贗品
鑒寶現場六成“寶貝”是贗品
鑒寶現場六成“寶貝”是贗品
時間:2007-08-21 00:00:00 來源:金華新聞網
收藏
>鑒寶現場六成“寶貝”是贗品
李知宴在鑒寶
編劇:記者 朱翔 孫成平
時間:8月19日
地點:義烏市博物館
人物:文物鑒定專家單國強、李知宴、鄭懷忠及大量等待鑒寶的市民
第一幕
精心收藏的寶貝是贗品
場景:昨天,義烏民間古玩收藏品鑒定大會在義烏市博物館舉行,央視《鑒寶》欄目特邀鑒定專家單國強、李知宴、鄭懷忠等現場為市民鑒寶。一大早,來自義烏及周邊縣市的四五十名市民就帶著“寶貝”前來守候。
對白:李老師,請您幫我看看這幾件“寶貝”。(上午9時整,從東陽趕來的盧先生見李知宴坐上鑒定席,趕忙抱著幾件青花瓷器坐到對面。)不急,不急。我們一件一件慢慢來看。(滿頭白發的李知宴慢條斯理地戴上老花鏡,笑著往桌上擺放鑒定工具。)我這幾件“寶貝”是去年在義烏古玩書畫城淘來的,花了5000多元錢,我看是真貨!(領到瓷器鑒定1號牌的盧先生對取得開門紅挺有信心。)
唔,你的這只大清乾隆年制的青花大盤是贗品的可能性很大。(李知宴拿起第一件“寶貝”仔細端詳了一會說道。)啊?為什么!(盧先生聽到“贗品”兩個字后驚叫起來。)這只青花大盤是一個名叫唐英的人敬獻給乾隆皇帝的,“乾隆御覽之寶”、“乾隆年制”和“皇清乾隆御用”幾枚印記都在盤底正中央。可“潘陽唐英”這枚印記卻在盤底最上方,這不“壓”過皇帝了嗎?這樣做可是要殺頭的!(李知宴笑著比劃道。)
唉,我帶來的四件“寶貝”居然都是贗品。但幸好這次“損失”不大,我以后再淘寶時可要注意了!(半小時后,盧先生打點好帶來的“寶貝”離開鑒寶現場。)
第二幕
貨真價實的藏品也不少
場景:盧先生離開現場后,又有幾位市民帶著各自的“寶貝”讓專家鑒定,可結果都跟盧先生一樣———全部是假冒的。一時間,鑒寶現場的氣氛有點凝重起來。
對白:大家別擔心,我這個“寶貝”絕對是真的!(義烏市佛堂鎮的王大伯捧著一個古色古香的盒子樂呵呵地說。)你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寶貝”啊?(旁邊一名女士問。)不告訴你,我等會只拿給專家看。(王大伯賣起關子。)
鄭老師,您看我這象牙筆盒怎么樣?(王大伯坐到鄭懷忠面前,慢慢打開盒子,再掀開一塊黃緞子,掏出“寶貝”問。)好東西,我估計價值兩萬元左右。(鄭懷忠鑒賞了約五分鐘后說道。)什么,才兩萬元?(王大伯有點不甘心。)呵呵,不滿意?你看,這筆盒上的黑漆有點脫落,邊角磨損也比較嚴重。如果品相上乘的話,市價估計20萬~30萬元。(鄭懷忠對王大伯說。)
李老師,你看看我這雙耳瓶怎么樣?(一名衣著樸素的小伙子從懷里掏出一只碧綠色的小瓷瓶,有點緊張地問李知宴。)小伙子,你這瓶不錯啊,應該是龍泉窯產的吧。(李知宴鑒定完畢后問道。)是呀,這瓶是我兩三年前在江西老家花7萬元錢買的。前兩天聽說您要來,我就趕回老家帶來了。(小伙子不像先前那樣緊張了。)你7萬元買來算便宜的,現在至少能值幾十萬!(李知宴說道。)……(見這一句“幾十萬”引來周圍十多名市民上前圍觀,李知宴招呼小伙子耳語了一番。)謝謝李老師,我先告辭。(滿臉是笑的小伙子抱緊雙耳瓶,在眾人艷羨的目光中離去。)
畫外音
收藏要有知識儲備和經驗
昨天的這場義烏民間古玩收藏品鑒定大會是由北京鴻騫文物鑒定中心組織的。截至當天下午6時,有近百名義烏及周邊縣市的市民帶著300多件“寶貝”前往,請專家鑒定,結果有六成是贗品。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專家們對記者說,義烏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文物收藏也逐步興盛。“今天,我們在義烏看到了很多好東西,但贗品的數量也不少。”他們提醒進行文物收藏的市民,“在涉足收藏領域前一定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千萬別胡亂‘砸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