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代表了無窮 建筑:像高迪那樣輕軟而放松
直線代表了無窮 建筑:像高迪那樣輕軟而放松
直線代表了無窮 建筑:像高迪那樣輕軟而放松
時間:2007-08-20 00:00:00 來源:東方早報
資訊
>直線代表了無窮 建筑:像高迪那樣輕軟而放松
“未來的建筑將會像高迪的作品一樣,輕軟而放松。”這是達利對西班牙建筑大師高迪建筑作品的評價。而高迪留在巴塞羅那的18座建筑,甚至被譽為“塑造了巴塞羅那的氣質”———這可算是對一個建筑師最高的禮贊。從這個背景出發,看昨天在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開幕的“高迪的世界———建筑、幾何和設計”展覽,就會明白在高迪身后這些年,他的建筑逐漸被世人重視和追捧的理由。
這次展覽展現了高迪時期的建筑、構架和材料,并配合圖片、視聽、模型、家具和文字等進行說明。展覽用拆解的方式將高迪建造的那些建筑還原到一些基本的幾何圖形的演變,讓人明白了那些教堂里造型奇特的立柱的截面,是如何從一個六面體變成了六十四面體。展覽現場的地面上有許多鏡子,它映射了懸掛的鐵鏈的倒影,交錯的鐵鏈、懸掛的墜物看起來交錯復雜,但在鏡中成像后,它竟然是一個恢弘的教堂屋頂模型。僅僅看模型,或者僅僅看建筑本身,都不會有這么透徹的理解,對于連續不斷地起伏著、扭轉著、漸變著的幾何圖形的美感,也無法有這么真切的領悟。用高迪自己的話來說:“封閉曲線代表了局限,同樣,直線代表了無窮。”
高迪的建筑作品形狀變幻多樣、色彩豐富,但這些建筑并不依靠體量或氣勢來震懾觀眾。相反,它們確實如同達利所說的那樣“輕軟而放松”。高迪的建筑不僅是幾何、數學和物理力學的集中體現,還具有自然主義和仿生學的特征。這個鐵匠的兒子,從小在原野上奔跑長大。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無數次遠足,成為他創作的靈感倉庫,巖石、水果、動物、樹干,這些形狀在他的建筑和設計中時常出現。他在建筑中還用了大量的隱喻,如米拉之家的圓形鐵門,如同海水或者肥皂泡沫,格拉西亞大道上的地磚就像海底,而從米拉之家的天花板上人們看到了海水的影子。
圣家族教堂是高迪畢生心血的體現,這個龐大的建筑至今還沒有完成,其間規模一再擴大。這是高迪主義的圣殿,是神圣、靈異、自然的結合。或許可以說,早在100年前,高迪的身上就具備了相當的現代性。高迪說,“廟宇的內部應當如同森林”,他去世之后,后來者接過了他的設計圖和思想,因此,他最宏大的這片森林依然還在生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