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收藏》選寶 皇家“金經書”現身金城
《天下收藏》選寶 皇家“金經書”現身金城
《天下收藏》選寶 皇家“金經書”現身金城
昨日,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蘭州選寶大會正式開幕。選寶現場有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許忠陵、國家博物館鑒定專家王中信等5位專家“慧眼識寶”。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當天的選寶大會可謂“寶物頻出”,有紅山文化的玉器、戰國時期的玉帶以及元代佛像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件重約30斤的“金銀字藏經”出現在選寶現場。經專家鑒定,此經書是清代早期時皇家寺院之物,價值不菲。
保護不妥戰國“玉帶”掉價了
此次選寶大會是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去偽存真神州行”蘭州行的活動。當天約有 400多人(次)拿著“寶貝”來鑒定,藏品約有 300多件,有書畫、瓷器、佛像、玉器、牙雕等,其中玉器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玉器比較多,有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漢代的玉環、元代時期的和田玉佛像……一件件藏品非常精美,只可惜收藏者缺乏相關的收藏知識,導致很多文物價值很高的玉器遭到破壞,貶低了它本身的價值。”在選寶現場,中國收藏家協會古陶瓷主任委員朱民英拿著一件戰國時期的“玉帶”深感惋惜地告訴記者,此玉帶是20塊5公分長的小玉塊勾鏈而成,上面有精美的鳳、鳥紋飾。“這是一件隨葬物品,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但收藏者將上面的‘包漿’洗去了,為斷定它的年代造成了困難,這樣其價值也大打折扣。”
皇家“金經書”價值30萬元
昨日下午4時許,3位市民將收藏幾十年的“寶物”搬到了選寶現場,外面被裹得很嚴實,看不出是什么東西。當收藏者打開此物時,立刻吸引了許多人圍觀。記者看到,這是一件大型的藏經書,重30多斤,長約60公分,寬20多公分,高16公分。經書的正反面有約2公分厚的墨綠色“護經板”,上面刻有紋飾和藏文,藏文用瀝金撰寫。打開護經板,里面的內容更令人稱奇。黑色的底子上面是用金粉和銀粉寫的藏語經文。
看到此經書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佛教文物鑒定專家金申也連聲贊嘆:“是件好東西!”金申告訴記者,經鑒定這本藏經書應該是清代早期的物品,距今有 300多年的歷史,上面的經文都是用純金、純銀所寫。而且從經書的造型及本身的價值來看,并非普通寺院所能收藏得起,應該是清代皇家寺院之物。后來,據記者了解,類似的金經書傳說共有一套13本,蘭州所見的只是其中一本,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金申給了這本“金書”一個保守價30萬元。另悉,此次選寶活動將持續至8月19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