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老人 熱展京城
藝術老人 熱展京城
藝術老人 熱展京城
最近北京美術館、畫廊推出了一批過去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的大型展覽。即將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吳一峰百年誕辰畫展、旅法華人藝術家賀慕群藝術回顧展,加上之前廣東藝術家佃介眉書畫藝術展、王肇民水彩畫展、蒙敏生攝影展等展覽的出現,讓很多人感到現在藝術界出現了“發掘老人熱”。
多位“藝術老人”浮出水面將于8月20日至8月26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吳一峰百年誕辰畫展,將展出這位長住成都的已故畫家的200件山水國畫精品。這些作品曾得到薛永年等批評家的激賞,也有批評家感嘆“直到現在才知道四川有這樣的畫家,他的好作品并不比現在最著名的那些國畫大師的作品差”。
參與展覽策劃的劉欣指出,吳一峰其實并不是“完全無名”,事實上,在上世紀40年代他在成都的住所曾是眾多文化名流拜訪、聚會的場所,和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陸儼少等名家也有多年交往。“但是吳先生自己不愛出頭露面,加上‘文革’中遭到批判,所以長期沒有大的影響,比如他和黃賓虹、郭沫若、鄭午昌、張大千、李可染、陸儼少等眾多名人有通信或者交換過作品,但是他從來不張揚,直到2005年他的老伴去世后,子女們清理遺物時才發現。”北京嘉德拍賣公司副總經理寇勤指出,“吳一峰這樣的畫家被忽視,既有‘文革’動亂、偏居成都這樣的客觀原因,也和他個人低調的性格有關”,而現在,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藝術品的價值,所以他被發掘出來并不讓人意外。
賀慕群的回顧展將于9月17日至9月27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她雖然出生在內地,但是26歲前往臺北、巴黎等地旅居,所以很少為內地藝術圈所知。上世紀80年代臺灣藝術市場啟動以后,很多畫商前往海外收購這批留洋華人畫家的作品,如常玉就是其中最著名者。近年來,很多海外華人畫家的作品現在也開始向大陸流動。
地方藝術家“出位”難美術史研究和展覽策劃著稱的上海美術館副館長張晴指出,之前藝術市場不怎么發達,所以僅僅是院校學者、美術館研究者進行“發掘”,而現在藝術市場成為藝術洪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畫廊的運作就多了,出現了重新包裝辦展等情況。
張晴認為,內地不熟悉海外創作是過去信息隔絕導致的,而就內地本身來說,在北京這樣的政治、文化、教育、傳媒中心生活的藝術家“居高聲自遠”,更容易擁有位置和名聲,而其他地方上的藝術家即使有很深造詣,也不容易出名。“但是這些人也不完全是空降兵,總有人欣賞他們,也有專業的學者研究,只是大眾接觸不到這個層面,比如吳大羽這樣的藝術家,圈內評價很高,但是大眾并不知道”。
張晴特別強調,廣東美術界近來非常重視對區域內藝術家的研究,“他們做了嶺南畫派的畫家以及佃介眉、王肇民、蒙敏生等人的展覽和研究,這都非常有意義,實際上,就全國來說也不能光看什么”大師“、”四大天王“,各地、各個層面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創作人,如果他們更多的被發掘出來,會豐富我們對藝術史的理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