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匠心藝永芳
一代巨匠心藝永芳
一代巨匠心藝永芳
在藝術大師徐悲鴻誕辰112周年之際,昨日大連徐悲鴻藝苑在天津街正式開館。徐悲鴻夫人廖靜文、次子徐慶平應邀來連參加紀念活動并為藝苑揭匾。來自全國的各地的徐悲鴻弟子、著名書畫家等百余人出席紀念活動。廖靜文、徐慶平在活動現場接受了記者專訪。
悲鴻一生心愿終獲慰
已85歲高齡的廖靜文女士向與會來賓深情地講述了她與大連的淵源。“大連不僅是經濟發達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濱海旅游城市。我多次到大連,每一次都留下了難忘的、美好的印象和回憶。”1953年,徐悲鴻去世。兩年后,廖靜文攜兒子徐慶平、女兒徐芳芳首次來連。“那時悲鴻去世不久,在大連度過的美好假期讓我終生難忘。”
此次來連參加大連徐悲鴻藝苑開館等紀念活動,讓廖靜文感慨萬千。“悲鴻是睜著眼去世的。他一生都盼望國富民強,卻至死未能如愿,終成一生的遺憾。我想,現在他若有知,應該可以瞑目了。”說至此處,廖靜文老人已是聲音顫抖。“每一次來大連,看到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我都會想,如果悲鴻看到這一切該多好,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中國的發展。”在徐悲鴻離開半個多世紀后,在中國、在世界各地,人們仍然尊敬他、紀念他,繼承和發揚著大師的藝術精神,這同樣使廖靜文感動,“悲鴻泉下有知,當可告慰。”
大師藝術精神長留存
1955年,第一次隨母親來連時,徐慶平才7歲。轉眼54年過去了,已過花甲的徐慶平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他是徐悲鴻兒女中唯一承繼父業從事繪畫藝術的。在他看來,大連徐悲鴻藝苑的成立是大連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必然結果。“大連是東北乃至全國聞名的地方。經濟發展快,文化事業也在東北很有代表性。大連徐悲鴻藝苑的成立一定會促進大連、東北乃至全國繪畫藝術的交流和發展。”
徐慶平認為,在當今社會,紀念徐悲鴻更重要的是要繼承和發揚他的藝術精神。在創作方向上,“父親把藝術創造精神概括為:欲窮造化之奇,探人生究竟。也就是說既要描繪自然,也要關注社會、人生。”在創作方法上,“父親主張學習和借鑒人類一切優秀藝術,并進行有效融合。”徐慶平解釋說,這種學習和借鑒是有條件的:第一必須是優秀的人類文化成果;第二是能夠和中國民族藝術相融合。“這種融合不是喪失自我的照搬和模仿,而是保持自身氣派同時的開拓創新。在父親一代人,這種開拓創新帶動了中國藝術進入現代;對于后人,這種開拓創新的藝術精神應永遠留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