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傳寶典藏文化
盛世傳寶典藏文化
盛世傳寶典藏文化
—— 電視欄目《盛世典藏》激活新興文化產業
陸游在《秋思》中說過,“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每個家庭,都有一兩件或許渺小,但卻被無比珍惜的傳家之寶。中國民間藝術品收藏隊伍究竟有多大,雖未有詳細數據,但曾流行過的一種說法是超過7000萬人。如此眾多的人群和浩瀚的民間收藏品,需要受眾面較為廣泛的媒體,為此項極具發展前景的電視欄目作為這項文化產業的交流互動平臺,于是一個全新的電視欄目《盛世典藏》應運而生,民間藝術品市場因此更趨火熱,也讓這一欄目成了電視觀眾的興奮點。
全國首開以電視直播方式拍賣
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人們才有收藏的興致。在這樣一種和平盛世氛圍中,2004年8月,昆明電視臺以“包裝改變視界”的全新理念,推出精品收藏類欄目——《盛世典藏》,用弘揚民族文化,關注人文歷史,鑒賞字畫古玩,包裝拍賣珍品等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在與觀眾的熒屏相約中擦出炫眼的火花。《盛世典藏》開辦整整3年來,播出316期節目,13場電視直播拍賣會,成為《盛世典藏》奉獻給春城觀眾的一道文化大餐,催生了一項潛力巨大的文化產業。
創辦之初,《盛世典藏》的重點是文物藝術品收藏,該欄目“以觀眾為主體,以專業為標準,以收藏為載體,以文化為內涵”。《盛世典藏》節目在進一步體現歷史文化內涵的同時,期待展現盛世和諧的文化景觀。同時,節目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依靠收藏界權威機構,以互動特性貫穿,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和風格。隨著欄目的成熟,《盛世典藏》的制作人員開始思考“典藏”更深層次的涵義。他們認識到,收藏類節目不應該只針對某個藏品古董而言,它的外延更應擴大:歷史、文化、建筑、企業、產品……它典藏的是在這個和平盛世時期,一切被人們稱之為美好的東西。為此,2005年,《盛世典藏》欄目在收藏的主題下開辟了新的節目板塊《城市典藏》,將昆明的城市建設歷史與成就納入了典藏視野,并由此為欄目繼續開拓出全新的領域。與此同時,該欄目聯合云南許多知名企業,做了一系列典藏節目,共同典藏了云南的印刷業、家具業、酒品、茶葉等等,制作并播出了如《盛世藏茶》、《盛世藏酒》、《考古云南》、《昆明老街》、《省博藏寶》等系列節目。
隨媒體改革進入市場“江湖”
2006年,《盛世典藏》欄目隨著電視媒體的產業化改革,完全進入了市場的“江湖”,不斷豐富的節目內容,不斷拓展的傳播范圍,使欄目受到越來越多觀眾朋友的關注和好評,并且多次在全國、省、市級的節目評比中獲獎。
《盛世典藏》欄目按節目形態分為兩大塊:常態節目和電視直播拍賣會。常態節目有:《惠眼識寶》、《城市典藏》、《盛世藝術館》、《信息播報》。電視直播拍賣會,得到了廣大藏家的積極參與和認可,并屢屢取得好成績。在2006年的第一場電視直播拍賣會中,一尊銅鎏金釋迦牟尼座佛像,從6000元起拍,最終以35萬元高價拍出,成為《盛世典藏》直播拍賣會開播以來,單價成交最高的一件拍品。在今年3月剛剛舉辦的2007年第一場電視直播拍賣會中,《盛世典藏》再創輝煌,以351.3萬元的成交金額、99.3%的成交率,創下了電視直播拍賣會開播以來的最好成績,也創下了云南書畫拍賣的新高。
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時,該欄目又與全國多家電視臺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天津電視臺、揚州電視臺、福州電視臺合作,拍攝制作了“2006年春節家庭淘寶樂”、“煙花三月下揚州”、“盛世藏石——壽山石系列節目”,取得良好成效。2007年年初,全國收藏類電視欄目協作體在天津成立,作為協作體成員中唯一的市級電視臺,通過這個平臺,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更加廣闊的空間。《盛世典藏》的電視直播拍賣會現已在昆明市乃至云南省文物收藏界創下品牌,并且得到電視傳媒領域內眾多同行的認可和推崇,成為傳媒產業化運作的一個范例,電視欄目《盛世典藏》,催生了一項潛力巨大的文化產業。
8月18日在昆明市博物館將舉行精品節目光碟簽售;9月16日又將推出今年第二次電視直拍,主題:掌上乾坤。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