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書香飄飄
中西合璧 書香飄飄
中西合璧 書香飄飄
潘玉良是我國旅法最早最著名的女畫家,原名楊秀清,又名張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蘇揚州。1918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后赴法留學,后在里昂、巴黎學習,1925年以優異成績獲取羅馬獎學金,到意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深造,研習繪畫和雕塑。1926年,其作品在羅馬國際藝術展覽會上獲金獎。1929年劉海粟請她回國任上海美專教授,在上海舉辦個展,被譽為中國第一位女性西畫家,并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從1929年至1936年,她在國內舉辦五次個展。1937年離開上海,再次去法國,定居巴黎,作品多次參加法、英、美、德、日、意、瑞士、比利時、希臘等國的展覽,被巴黎市政府、法國教育部、國立現代美術館、塞爾努西博物館收藏。1959年,潘玉良獲巴黎市金像獎和比利時銀質獎。1977年病逝于巴黎,其遺作于1985年運回中國,現藏于中國美術館和安徽省博物館。
她的油畫作品色彩線條互相依存,用筆俊逸灑脫,氣韻生動,賦色濃艷,雍容華貴,別有趣味。她一生之中留下2000多件藝術作品,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她的經歷和她的傳奇般的人生無數次被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小說。
難得的是對一位經歷坎坷的女性來說,能堅強地站起來,把不幸轉化為繪畫的動力,并躋身于世界畫壇的前列。可以說,她的人生是曲折而坎坷的,但她的事業卻是輝煌的。
1922年,潘玉良官費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校,與徐悲鴻為同學,同時師從于西蒙,畢業后輾轉到了羅馬,師從于康洛馬蒂。第二年始學雕塑。這些學習經歷,給她打下堅實的西畫功底。與很多當年留學的知識分子一樣,她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尋找一條中國油畫的發展道路,并始終懷著強烈的弘揚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感。她的一生創作頗豐,累計超過4千余件,囊括了油畫、速寫、水彩與水墨。
潘玉良的繪畫融合了中西方的藝術風格,對于國畫、油畫都很擅長的她還探索出一種自己的風格,通過寫生、速寫、油畫、水墨等藝術形式,以及情有所寄的創作構成,充分展示了她的藝術成就和才情。
潘玉良的靜物作品均帶有一定的哲理色彩,這幅靜物創作于潘玉良重返法國后不久,丁香與書籍同置,傳達出書香的寓意。西方藝術史家認為,東西方藝術風格的差別在于西洋油畫多以塊面造型,東方繪畫以線條見長。潘玉良在《書香》中將其擅長的水墨線描技法運用到油畫中來,自由暢達的線條,勾勒出物體造型,結合清新雅致的色彩,別具一格,確屬精心之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