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中的長征
連環畫中的長征
連環畫中的長征
新中國建立以來,連環畫界出版了許多全景式、典型化表現長征的連環畫。這些連環畫注重歷史真實的再現,領袖人物的塑造,歷史人物的刻畫,從歷史敘事深入到精神敘事,以藝術創新凸顯藝術魅力,從而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
較早出版的長征連環畫是由趙伯衡編繪,廣益書局1949年11月出版的百科圖畫小叢書《二萬五千里長征》,規格32開,總計38幅畫面。封面為一名紅軍戰士手持紅旗昂首挺立的木刻畫。全書表現了紅軍險惡環境下堅定革命理想和信念的精神。
最具影響力的長征連環畫是《萬水千山》。上世紀50年代,話劇《萬水千山》首先出現在舞臺上,隨后搬上了銀幕。而根據話劇和電影改編的《萬水千山》連環畫共有十幾個版本。像1955年5月新美術出版的話劇版本《萬水千山》,規格60開,381圖,印數6.8萬,就頗受讀者喜愛。而由羅興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6月1日1版1印的《萬水千山》更是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成功刻畫領袖人物的長征連環畫也不少。其中由汪觀清繪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的《周恩來同志在長征路上》,以國畫技法、大開彩版的格式成為了長征連環畫的精品之作。另外,《毛主席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地球的紅飄帶》等連環畫中都藝術、真實地再現了長征中紅軍領袖人物的形象。
表現長征中紅軍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連環畫更是數不勝數。像費龍翔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4月出版的《金沙江畔》就是最典型的一本。該連環畫還有張景祥繪畫,遼寧美術出版社1961年12月出版的版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