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珠
千年老珠
千年老珠
琉璃老珠的誘惑
琉璃的美,流光溢彩。如今,各色的琉璃品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飾品,而那些琉璃老珠則被珍藏于博物館或藏家手中,成為一種收藏文化的象征。尤其是那些16世紀至19世紀的琉璃老珠,稱得上是精美絕倫,令人愛不釋手。
中國對于玻璃的稱謂有許多:玻璃、五色玉、硝子、水玉、燒料、琉璃、料器。延至今日,我們將高檔玻璃器物及珍寶飾品以“琉璃”稱之。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間,埃及、西亞、中東地區已擁有很好的琉璃制作工藝。而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琉璃珠已經十分精美且樣式繁多。其后通過各地的交流互動,琉璃珠在世界多個區域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這其中就包括了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中國“戰國蜻蜓眼珠”。
琉璃珠也因具有工藝性、價值性和商業性而遍及全球。到公元1500年前后,琉璃珠的制作工藝在歐洲開始進入成熟期。而后三四百年間,各種繽紛艷麗的琉璃珠飾融入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及貿易體系。尤其是公元1760年以后,應工業革命發展的需求,歐洲社會將大量精美的琉璃珠運往非洲、北美洲、印度等地,換取黃金、奴隸、象牙、棕櫚油、皮毛和其他商品。因此這些16世紀的老琉璃珠在今日的國際市場上被稱作“貿易珠”(Trade Bead)。
貿易珠的形狀有直管、彎管、蛋、鼓(長、扁)、棗、棗核、碟、爪、片、角面、扁方、雙凸錐、柿餅等。顏色則包括各種艷麗色調,惟有灰暗色調的珠子極少制作。因此,這些貿易珠數百年來總給人以鮮活、躍動的感受,備受人們喜愛。
貿易珠的紋飾多為眼形紋。這是因為數千年前,西方社會就有惡魔邪眼之說,而人們深信眼形圖案可以規避魔邪。所以,從公元前13世紀起即可見到單眼紋的各式琉璃珠。這一眼紋圖案的老珠在三四千年中,不但隨著工藝技法的發展而變得更加多樣,且影響也遍及全球。
貿易珠的顏色又以藍色為主,這也是因為藍色在早期文明中也被認為有辟邪作用。所以在公元前13世紀的原始老珠中,中國戰國珠的眼紋都以藍色為主,藍色也一直是正直、莊重、儒雅和儉樸的象征。隨后,在多元藝術、美學觀念的推動下,各式各樣的眼紋琉璃珠變得更加多彩多姿。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雪佛藍珠(Chevron Bead)和捷克制作的珠子。
雪佛藍珠是于公元1500年在意大利威尼斯開始制作的珠子,運用卷繞法、夾壓法、磨修法等工藝,主要以藍、白、紅色構成多層次、多角星紋的特殊圖案,而英文chevron的原意即為折角形“V”。500年來,沒有其他珠種能像雪佛藍珠這樣一直廣受人們的喜愛。一些特殊年代、尺寸、顏色、形狀、層數、角數的珠子也成了珍罕的收藏品。而多角星狀紋更發展成為貿易珠眾多眼形紋飾中豐富而多變的圖形的根源。在形式各異的雪佛藍珠中,最大的直徑可達6.1厘米。
捷克制作的珠子可謂形形色色,卻又獨具特色。其中一些多面角形珠體的藍色珠,被國際珠界稱為“俄羅斯珠”(Russian Bead),其原因不詳;另有一些各色片狀及波形片珠,均是16世紀至19世紀經磨制而成;而一些不同大小、形、色、紋的水滴形或片狀三角形珠,則為捷克自15世紀起制作的磨制珠類(國際上不同專家評鑒的時間略有出入),此種外形均為垂吊式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